第(2/3)頁 禪室隱秘,不虞被旁人瞧見。 陶潛朗聲一笑,徑直取出禹鼎。 下一刻,就見得鼎內那混沌清濁,地水火風內,五道寶光倏忽飛出。 整間禪室頓時被佛光充斥,天花亂墜,地涌金蓮,梵音響徹,萬佛贊頌……若真有旁人在這里,只怕眼珠子都要瞪出來。 那五寶,分別為一朵金蓮、一口混雜著金色細砂的霧泉、一面閃爍六種輝芒的清寧寶鏡、一口充盈金膏的佛缽、一件祥光縈繞、內蘊玄真的佛衣。 盡管這五寶,瞧來也不過是器胚模樣,未曾真個煉成。 但稍稍有些眼力的修士便能瞧出:得任一寶,皆有得道之機。 禪室中這俏和尚,也不知是哪來的運道,竟都得了。 陶大真人也不曉得客氣,先行一抬手,徑將那朵還未開放,只有花苞的金蓮執來。 心頭生出感知,腦海淌過志述,直接便道: “因果報應,苦海無涯,唯涅槃可掙脫。” “此寶應為【涅槃金蓮】。” 話音落下,金蓮頓生華光,似在回應。 只是顯然時機不到,依舊不開。 陶潛也不在意,又往下面諸寶瞧去。 隨著感知、志述不斷迸發,陶潛的聲音一次次響起: “飲此泉者,無老病死苦,得無量壽身,此寶應為【無量功德泉】。” “六根清凈,方可六塵不染,此寶應為【六根清鏡。】” “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食得此膏,可解八苦,此寶應為【救苦金缽】。” 說到此處時,陶潛那外相已生大變。 原先他是個不沾染塵埃的白袍妙僧模樣,如今他執著涅槃金蓮,腳下翻涌功德泉水,身后懸有清凈寶鏡,掌中托著救苦金缽……修行界中,哪怕是大自在寺、大轉輪寺出來的佛子,派頭也無這般大。 他倒仍不滿足,又一探手。 那最后一件佛衣飛來,裹卷其身,好似就是量體裁衣而成,分外合適不說,更見得佛性倍增,奧妙無窮,這袈裟佛衣的絲線皆是數百佛禽妖魔的皮囊,其上墜著的一些佛珠舍利、珊瑚瑪瑙等物,則是那些佛禽未碎骨骸煉成。 只這些,不過都是外相。 此佛衣真正奧妙,乃其中所蘊諸多金剛、羅漢、菩薩、佛陀身上佛性,以及那不知多少佛法碎片關竅。 陶潛默默感知,徑直道: “這佛衣,熔煉佛性、佛法于一身,逆魔轉佛,度世間一切厄難。” “其名,應喚作【渡厄袈裟】。” 得了名諱的袈裟頓時閃爍佛光,好似回應。 與此同時,陶潛身上又有二寶湊熱鬧般冒出。 腰間所掛人種袋剎那去了那灰撲撲表象,放出神光,袋內鼓動,似要展開來,將十方世界,億萬生靈都收了去。 體內佛禽舍利主動飛出,懸于頭頂,足有一百位外相威武、佛性非凡的佛禽護法各自飛出,齊齊施禮,開口相賀。 …… 這一幕,將云容、袁公都駭住了。 只是二人瞧過后,心底涌出的念頭都不同。 云容看著好似真佛子一般的自家夫君,心底念道: “好弟弟,不愧是多寶真君唯一真傳,這一身行頭,莫說扮一個南海來佛子,就是去扮作自在寺佛子,想來也沒有人能懷疑,怕是自在寺自己都要懷疑,此子是不是自家某位佛陀的轉世身。” 袁公則暗自咂舌后,又是惱怒,又是幸災樂禍道: “得,不必再多言,這必又是多寶那老王八的算計,敢情真正被他盯上的不是我秘魔宗,而是佛門那些死賊禿的道統。” “這小子都不用多做什么,只要擺出這個派頭,去往任何一個大寺,佛陀都愿意出來收他做弟子。” “乖乖,多寶這廝確是會玩。” …… 相比他們二人,陶潛自己倒是沒有多么大驚小怪。 雖也是頗為滿意的瞧了瞧自己,但還是很快將寶貝們都收起,同時嘀咕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