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爭之世,真個是大爭之世。” “小子,你法眼放亮些,此間諸多勢力的代表,我雖未瞧見一個老熟人,但氣機牽引,倒是能瞧出來了許多大勢力。” “明的暗的,大部分你可隨意招惹,有些則最好悠著些……當然,這是居于你靈寶真傳的身份而言,好歹是個道門大派,不可滿世界的樹敵。” “不過在你秘魔弟子的身份來,不必顧慮,想惹誰惹誰,想坑誰坑誰,諸天秘魔,從未懼任何勢力。” “就那個叫艷尸的女娃娃,沒記錯的話,是你在南粵發跡時的老相好吧,別管她那魔佛魔女,蓮殺弟子的身份,算不得什么,你悄悄把她抓了,而后用《秘魔度佛化尸訣》將她給度了,立刻就能得一尊外表圣潔,內藏淫魂的女菩薩,伱要何種花樣都……” 這一番話,前面聽著尚正常,可后面幾句立刻暴露袁公那揶揄陶潛的心思。 鋪墊老半天,就是為了嘲笑他陶大真人。 “倒是忘了,袁師來頭不小,萬一被旁人瞧出,弟子這身份可就保不住了。” “袁師委屈些,入袋內再待一待。” 話音落下,不等袁公罵他這不肖徒兒,動念便將雕塑收回人種袋。 而后,正色看向城中。 錢塘省城原本模樣,陶潛不知。 眼下一瞧,面色立刻變作驚嘆,滿是不可思議。 滿城密密麻麻,整齊列好的金磚石屋,每一座房屋的磚石、屋檐、瓦片俱有著佛門痕跡,或是鐫刻經文,或是羅漢法相、菩薩神像,佛陀身影,經幡林立,四面八方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有鐘聲、木魚聲、念經聲……諸多佛音傳來。 城中有和尚,有喇嘛,有比丘尼,有護法神,有佛禽獸……皆魔佛經,頌魔佛名。 一條金色河流,穿過此城,流淌而來。 溯源看去,立見一座巍峨高山,有云頂金光照耀滿城。 山上有壁處,可見得大大小小諸多佛陀刻像。 有平地處,是數不清的佛塔,千座?許是數千上萬座? 最高處,立著一座禪院。 那金光祥云,正是從院中騰出。 院子左右貼著一副楹聯,左右各書: 凈土法門,稀有難值,往生即成佛道。 人生在世,生死事大,還不趕快念佛。 …… “好一座凈土佛城,好一個地上佛國。” 幾個負責迎陶潛,或胖或瘦或猥瑣的魔佛子,原本心底對這個從南海來的土包子都心有不爽。 如今聽他這驚嘆,見這真個好似鄉下土包子進城的神色。 心底暗笑,敵意倒也削減了幾分。 先后開口,介紹自夸。 幾人的天花亂墜,卻又渾然不覺。 陶潛雖是在驚嘆,但眸中深處的殺意也是愈加的磅礴。 以他的毒辣眼力又怎會看不見這如同地上佛國般的宏偉地界,那薄薄一層金光土之下,埋葬了多少凡民尸骸。 甚至,都不需要暗藏。 現下陶潛靈視正開著,瞧個真切,那些金磚、佛土、金粉、鐘鼓、佛塔……無一不是由人族凡民的尸骨精血鑄成。 明面上,這是一座如同西天極樂世界的佛國大城,實則卻是錢塘省內最大的一處怪相孽地。 所見,皆是罪孽。 為了招待從七十二省來的各路貴客,城中已有肉身菩薩、無衣天女、信眾血肉、善人善心……等等被熬煉,被獻祭出來物事。 陶潛耗了好大精神,這才將心底那瘋狂涌動的殺意遏制下來。 饒是如此,心中也有諸多道念頭瘋狂翻涌: “鄭隱所受天軌指引,實乃萬民的本心禱愿。” “絕計不能讓‘程羅漢’踏足極樂境,方士那群老畜生當皇帝,雖也將萬民視作是魚肉隨意榨取,好歹曉得些持續道理,不至于太過。” “若讓那變態肉和尚得逞,將這處佛國擴大至天南,以及其他鄰省,只怕人族真的毫無活路可言。” “這地上佛國,與方士的吸血國,雖都是吃人吸血。” “但真計較起來,前者更駭人,更無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