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意想不到的回答-《帝國霸主》
第(3/3)頁
畢竟這里太大了,不算縱深,只看控制要點,就已經綿延上千公里,從的黎波里,一直到塞得港,再進入中東,就有點兒扯淡了。
不說英國人或者他們身后的美國人在非洲等地區登陸這件鬧心事了,就說維持當地治安,就夠這20萬非洲軍團手忙腳亂了。
大家可都知道,在比較平靜的北非,僅限于利比亞還有埃及這兩個殖民地,治安還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可如果是在混亂的中東,這件事情就成了致命的問題了——自古中東就不太接受控制,現在德國人殺過去,站得住腳么?
一旦德國軍隊趕走了英國和那里的自由法國部隊,剩下的當地人,就成了禍亂的根源。
到時候自己亂成一鍋粥,距離本土太遠又無法及時增援,反倒成了一塊雞肋,拖累帝國的其他方向。
要知道這種擔心可不是不可能發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真的出現,德國陸軍預計要增派30萬人左右的常備軍才行。
這個增派常備軍的計劃,包括陸軍高層還有元首在內,都討論過,結論就是——根本行不通!
維持20萬人在北非和中東作戰,已經是德國和意大利的極限了。哪怕排除掉英國海軍的威脅,德國也不可能運輸更多的部隊,到中東去浪費資源。
要知道隆美爾的20萬部隊,到現在可是用了意大利法國還有德國以及英國四個國家不同型號的卡車整整一萬兩千輛,才勉強維持運轉。
這要是把部隊數量提高一倍,那就等于說還要一萬多輛汽車,勃勞希契寧愿不干這個陸軍總司令,也不會給一支部隊提供這么多運輸車的。
“打敗英國人的部隊,并不是難事,可隨后我們就會被當地混亂的狀態淹沒,每天都會損失大量的兵力。”勃勞希契最后,總結了一番說給了李樂。
對于中東的那個混亂的狀態,包括二戰之后的歷次戰爭,李樂當然比勃勞希契還要清楚。
他甚至認識一個叫薩達姆的胡子哥,和他這個小胡子哥同樣聲名遠播。而兩個人同樣都被美國人給賣了,最后都交出了自己的小命。
而他這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穿越者,當然有他自己的打算。畢竟,現在將手伸進中東地區,拔掉英國人在伊拉克和伊朗的油田,才是他的打算。
元首不說話,看著勃勞希契,會議室里的一群大佬們,也都好奇的看著元首,等待著元首后面要說的話語。
一陣沉默之后,只聽李樂笑著說道:“誰說,我要占領中東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