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減了又減-《帝國霸主》
第(2/3)頁
所以也可以說,現在的施佩爾,才是德國所有搞工業的人心中的那個老大,沒有之一……
“女工們生產出來的零件已經可以使用了,因為有她們,所以只要再找幾個學徒,就差不多可以完成任務。”工程師略微思索了一下,開口回答道。
元首的女工和學徒培養體系開始發揮出威力了,雖然只有短短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可男女學徒們每天都來工廠,而且只記步驟不記理論的速成,已經算得上是“可堪一用”。
想今天,我國專科技術工人在到工廠之前,真正動手實習操作機械的時間,無非也就幾個月而已。
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在基礎教育水平較高的國家內,培養急需人才的速度也會成倍的提高。
當然,這也是為什么用今天的觀點來看,培養一支軍隊并不困難,但是在古代卻并非易事的主要原因。
讓一個人從骨子里篆刻上“榮辱”、“家國”之類的概念,是需要時間的——那種排兩個月隊列就能上戰場的事情,古代是基本無法做到的。
“盡量不要讓女工加班,把這種事情交給學徒還有年輕人。”車間負責人考慮的就更多了一點兒。
學徒是只給米福券的,這東西私人也只能在工廠的勞動保障處領一些劣質廉價的生活用品。
算上采購差價之類的貓膩,工廠使用學徒是最合算的。即便是要求夜班或者加班,提高的補助也是最少的。
資本家也沒有余糧啊——利潤才是一切的王道,雖然元首的采購量比過去提高了至少十倍,可任何一點利潤,都是值得斤斤計較的。
而不讓女工人加班,則是為了安撫對方家庭的一種決定了——現在女人出來干活本來就和社會原本的習慣抵觸,如果再引出什么亂子,就不太好收場了。
畢竟讓一個女人夜不歸宿,在德國這種男權社會中,并不是受歡迎的決定。
“三大件還有懸掛等位置不能動,盡量在車體內再找一些可以精簡的地方……”看著一輛挨著一輛停放的豹式坦克,這名負責人開口說道。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固定電臺的鐵箱,現在已經從原來的一整張鐵板,變成了現在的完全鏤空鐵板。
而隨著加工技術的更加成熟,正在向更節省材料的鐵條標準件進化。如果僅僅看坦克的內部,很多地方都已經和蘇聯的坦克內飾風格很接近了。
“聽說克虜伯工廠的人,已經把前擋泥板給省略了……前線部隊反應,那東西基本沒有什么大用。”小心翼翼的,工程師提了這么一嘴。
負責人眼睛一亮,然后看向了自己的工程師:“他們真的是這么做的?那我們也試一試!下一批的坦克就把前擋泥板給取消掉,但是把安裝接口給我留著!”
他打的算盤很好:如果陸軍追究起來,他就說出廠的時候馬虎了,再把這些給裝回去就可以了。
可惜的是他不知道,克虜伯真的已經取消掉了豹式坦克的前擋泥板,經過試驗這東西完全沒有什么必要存在——除了美觀之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