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鈾計劃-《帝國霸主》
第(2/3)頁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毅然決然的投入了20億美元,還有無數電力,來研制生產原子彈,本身是需要莫大勇氣的。
而有些時候,往往就是這個勇氣,擊退了許許多多人和國家在某些方面和領域內的嘗試。
所以不要盲目的崇拜蘇聯比美國研制原子彈短了多少年,我國比蘇聯研制原子彈又短了多少年,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如果沒有美國搞出來的那枚原子彈,可能蘇聯和中國,虛耗十年都未必敢邁出搞原子彈的那一步呢。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來,李樂這個穿越者,在核武器研制這個大方向上,能夠給德國核武器的研制,帶來多么巨大的轉機。
大方向上的指引,已經讓海森堡等德國科學家有了邁開步伐的勇氣,而在具體操作方面,有元首挑頭執行的大工程,可要比其他放養狀態下的計劃,執行力強上千萬倍。
在研究原子彈的問題上,美國是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來管轄所有的核項目的。
一開始是純科研的鈾顧問委員會,之后項目進入工程發展階段,形成曼哈頓工程,與基礎研究同步進行。
光委員會的成立,就耗費了美國兩年的時間,可是這時間不是白白浪費的,因為一旦形成了程序上的統一,確保了權力的集中之后,在美國想染指核工程的任何部門,都必須服從統一調遣。
這不是開玩笑的,就比如說海軍想要參與到核武器研究的項目中來,可以出人出力出錢,但是卻沒有任何的指揮決策權限。
而在這方面,第三帝國卻正好相反,大家省去了互相扯皮的時間,可是各個部門各干各的。
軍械部、威廉皇帝學會、各個大學,甚至是某些部級單位都有自己的核研究機構。
雖然說起點較高,研制的科研力量同樣雄厚,可原本資源就不夠,這下更分散了。
更讓人郁悶的是,各部門的研究方向也不一致:雷德爾和鄧尼茨等海軍高官,就一直想把核發電用于潛艇和戰艦。
與之相反的是,美國在1942年的時候就基本終止了核發電項目的研究,專心研究核武器方向。
現在有了元首的加入,原本就高度獨裁的第三帝國機構,迸發出來的力量,要比想象中的更加龐大。
各個部門都結束了相關的研究,由偉大元首的一句話,加入到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研究機構之中,為德國的核武器計劃添磚加瓦。
這個規模龐大的計劃,就是德國的“鈾計劃”。它計劃在1944年,為德國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顆核武器。
“日本的離心機和提純設備,我們已經完成了評估……技術上有一些可以利用的部分,相關的部門也已經開始實踐了?!焙Iお氉悦鎸υ椎臅r候,話就比較多了。
他是真心佩服面前的這個元首,因為這個元首篤信海森堡的量子物理,并且非常堅定的支持德國物理科學家的核研究。
就和法本公司的掌舵人認為一個懂化工技術的元首值得支持一樣,海森堡等物理學家,也認為有一個懂物理的國家元首,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這就好比一個和尚發現自己所在的國家皇帝信佛一樣,是一種難以言明的心心相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