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兵入烏克蘭-《帝國霸主》
第(1/3)頁
隆美爾不是不想增加自己的后勤運輸,而是軸心國現在已經沒有多少能力調派向地中海了。
英國的投降,給德國留下了大量需要填補的空白:直布羅陀還有不少軍艦空閑著,哪有功夫增加隆美爾的運輸船?
不得不說,英國干脆的投降,給德國制造的麻煩,短時間內并不比英國抵抗要少,甚至有的方面要更多一些。
比如說,原本還算勉強夠用的地中海運力,因為抽調船員的原因,一下子下降了百分之十!
這個下降可要比英國抵抗造成的損失大得多,也快速的多!失去了這些船員的德國,只能依靠素質并不讓人滿意的意大利船員來跑運輸。
船員的短缺,讓德國海軍的建設陷入到了混亂之中。大量建造的戰艦都不得不停下來,等待人員的補充。
而這個時候,想要補充運輸船的數量,就更加難上加難了,德國已經讓英國全速恢復,加入到了造船的浪潮之中。
可這一切依舊還是杯水車薪,英國短時間內生產的船只,連填補英德航線都有困難,更別提補充地中海航運了。
蘇德戰爭更加讓隆美爾雪上加霜:德國國內連物資都沒有了,哪里來的運輸?
百分之八十的軍火還有其他物資,都要向蘇德前線輸送。提供給隆美爾的,現在連百分之五的軍火產能,都無法保障。
要知道,在東線可是集結了德國300多萬大軍,如果算上后勤部隊還有仆從軍,數量超過550萬。
這么多兵力,人吃馬嚼一天下來,消耗掉的糧食就夠運輸部門跑斷腿了。更何況還有汽油彈藥,還有搶修和俘虜等問題呢!
意大利倒是好一些,可是德國截流了大部分意大利的鋼鐵,所以意大利的工業一直都處于半運轉狀態,指望他們補充太多物資,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元首命令隆美爾繼續進攻,一方面是以打促和的計謀,一方面也有虛張聲勢的意味在里面。
就在隆美爾正在向加沙附近集結兵力,準備向耶路撒冷地區發起進攻的時候,李樂在狼穴也在部署著東線的下一階段進攻任務。
指著面前的巨大地圖,李樂看著手下的將領們,開口緩緩的說道:“合圍明斯克附近的蘇軍,殲滅這支有生力量,是我們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
“北方集團軍群要盡可能的配合中央集團軍群行動,合圍明斯克之后,爭取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再打一個圍殲戰!”他一邊說,一邊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畫了一個大圈。
歷史上,德國在明斯克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之后,轉而拿下打響了基輔戰役。
這讓德軍創造了基輔會戰的耀眼勝利,卻也同時讓德軍自己丟下了蘇聯境內本來就不多的能夠依托的公路和鐵路線。
失去了這些鐵路和公路的支撐,德軍裝甲部隊在烏克蘭境內的農田里掙扎了至少兩個月,還沒回到北方較好的交通線上。
雖然基輔會戰巨大的勝利讓德軍獲得了攻擊高加索地區的前沿陣地,可失去的戰略時間,卻再也找不回來了。
李樂的計劃,和之前希特勒的作戰計劃完全背道而馳。他的觀點傾向于陸軍司令勃勞希契和總參謀長哈爾德,希望可以通過閃擊莫斯科來解決一切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