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無法統計的財富-《帝國霸主》
第(2/3)頁
希特勒的上臺,讓這些工人開足了馬力生產,讓他們有了就業的機會,讓他們有了工作,所以他們就支持希特勒打一場毀滅世界的戰爭。
李樂比希特勒多的,是對未來的一個清晰的判斷。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發揮出德國的優勢,來為自己和這個國家,爭取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對于李樂來說,要生產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怎么可能有開工不足這樣荒謬的問題?
如果知道未來的電視機、摩托車、洗衣機、電腦、汽車究竟有多么巨大的產量,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德國現在的工業產能,只不過是在小打小鬧。
后世一個中等城市內的汽車,就差不多有300萬輛。2016年的時候,中國和美國的汽車保有量總和,就有3.4億輛之多。
就算現在德國大眾寶馬奔馳等企業瘋狂的生產,也不可能占有世界全部汽車的生產份額。
而此時此刻,德國工人正在生產的,是這樣龐大總量的幾百分之一,所以根本就不擔心消化的問題。
在擊敗英國的同時,德國就在平民之中,消化了整整10萬輛各種型號的汽車。
其中有簡單的桶車,也有豪華版的奔馳汽車。向市場投放這么多汽車,讓平民一下子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很多城市都開始安裝紅綠燈這種從前并不多見的新式設備,高速公路還有鐵路在國內蓬勃發展。
任何項目都有數不清的投資,就好像是發現了一塊接著一塊的處女地一樣,到處都是發財的好辦法。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第三帝國,除了處于戰爭狀態讓人感到不安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是一副欣欣向榮恢復底蘊的模樣。
美國潛伏在德國的間諜現在根本就沒有精力去顧及德國的軍事情報了,他們現在每天向國內傳送最多的,反而是德國的一系列經濟舉措。
興建樓房,擴大城市,鼓勵房地產,發展金融業。立交橋和高速公路,摩天大樓以及地鐵——德國的首都,建設的速度比和平時期的過去十年還要迅速。
以戰爭拉動內需,以取得的戰爭利益來反哺國內經濟。德國用最蠻橫的辦法,實現了最短時間內的復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