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虎視何雄哉 第一節 心亂-《烽皇》
第(3/3)頁
就像江烽所說,誰沒事兒會跑來長安城里找罪受?不是皇室就是公卿大家,走在長安城里外來人都要矮一頭,沒有事情誰愿意來?
來者必有意,必有圖。
來長安朝廷,求官者為最,州一級官員皆須經過朝廷吏部銓選任命,若是不能獲得這個詔令,那便一輩子都只能是代理,便是名不正言不順。
求財者亦有。
長安乃是交通西域和中原的樞紐咽喉,粟特、大食、波斯三大胡商族群盡皆以長安為中心,雖說現在大食胡商有逐漸向揚州和廣州轉移的跡象,但是目前長安仍然是當之無愧的中土第一城,加上更有百萬居民消費,所以無論是胡商還是本地商人都依然以長安為商貿中心,貨物中轉、流通、批發和分銷盡皆在這里。
所以來長安謀求商業生意的亦是不少。
李瑾之所以對這楊氏如此敏感,主要還是受了江烽的影響。
江烽三度提及了興元府楊氏,自然不是毫無因由的。
興元府乃王霸之地,既然你關中李氏無法占據,那么就由不得其他占據此地的人會心存禍心。
而且江烽也隱約得知這楊氏雖然在興元府四州府很不得民心,但是卻待軍隊甚厚,也就是說極得軍心,無聞堂的評言稱“將士皆愿為之效死”,所以在回澮州之后也還專門寫了一封信給李瑾提到了這一點。
一支六萬人的大軍就這么側臥在關中旁邊,關中居然視若無睹,不能不讓人對關中這幫人的心理感到驚嘆。
當然,要說六萬軍隊就能顛覆關中,那也有些夸大其詞了,只不過這的確是一個潛藏的隱患,而這個隱患的存在一旦在某種特定環境下,那就可能變成致命的危險了。
想到朝中諸公乃至自己兩位兄長的態度,李瑾又有些意興闌珊,朝中諸公都非蠢人,自然不會看不到楊氏的動作,其來交好朝中親貴們,諸公大概也樂見其成,能多往腰包里撈幾個嘛。
而兩位兄長也是各有心思,這楊氏還有西面和北面的這些藩閥們他們不也一樣在刻意拉攏結交么?
連二郎來一次長安也會引發偌大風波,甚至險些喪命,也難怪二郎不愿意來長安了。
兩位兄長各自存著什么心思,難道說朝中諸公不知道?
卻個個裝聾作啞,做出一副不偏不倚的模樣,內里如何,何人得知?
李瑾突然沒來由的一陣煩躁,看著眼前這秋日風光,一干同齡的伙伴們個個興高采烈的在賽場上追逐奔馳,她覺得自己怎么越來越膩味這種原來自己覺得很是甘之如飴的生活了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