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節 在行動-《烽皇》
第(2/3)頁
崔尚相信越國恐怕沒有那么好心會去調解雙方,他們應該是和淮右打的同樣主意,鋤強扶弱,促使吳地內亂激烈化擴大化,讓雙方都打到精疲力竭時,才來坐收漁利。
在這一個問題上,淮右的想法也是一樣的。
無論是淮右還是越國,都不會讓吳地內亂平息下來,那不符合淮右和越國的利益,只有一直打下去,兩敗俱傷,這才符合淮右和越國利益。
到時候相信越國會主動來找淮右,或者淮右也會主動聯系越國,大家來共商“大計”。
“那大人,我們現在還需要做什么?”侯晨知道有些事情自己還沒有資格知道,他很知趣,知道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行了。
“嗯,待到防御守捉使大人從壽州回來敲定這個盟約之后,就要盡快去督促落實,舒州這么多年安穩局面,雖有蟻賊過境騷擾,但是損失并不大,我們該把屬于我們的東西盡快拿回來。”
******************************************
舒州得手,河朔這邊也沒有落后。
王邈也沒想到這一趟來河朔竟然有如此收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悲哀。
想當年河朔三鎮何等意氣風發,豪氣干云,無論是河東還是大梁都要禮遇三分。
契丹人那時候還只是畏畏縮縮的土狗,吐谷渾人更是不值一提藏在旮旯里的老鼠,而強悍一時的泰寧軍也要對河朔三鎮俯首帖耳。
至于像淮北這種馬屎皮面光的貨色,更是在河朔三鎮面前只有瑟瑟發抖的份兒。
但是現在一切都逆轉了。
契丹人對盧龍的滲透已經到了相當危險的程度了,王邈也不知道劉守光這個蠢貨是怎么想的,竟然面對契丹人的滲透而蕩起了縮頭烏龜。
也許正如江烽所評價的,河朔三鎮已經淪落到了羊質虎皮,見草而悅,見豺而戰的境地了。
原本以為是成德軍情況最糟糕,也最有把握,張氏在成德軍根基不牢,威德不加,加上亦有原來的親舊,所以王邈是有些把握的,沒想到在盧龍軍收獲更大,幾乎就要成了滾雪球的反應了。
若不是擔心那劉守光會惱羞成怒,日后連大梁方面的帳都不買了,王邈還能再拉上幾千人馬走。
就算是這樣,盧龍軍加上成德軍兩地所得,都要超過八千人,大大超出了之前王邈預料的兩軍五千人這個規模,其中足足有超過四千騎軍,哪怕是在馬匹甲胄上殘缺不全,但這畢竟也是騎兵啊。
而且王邈也深知江烽的標準,關鍵是人,要熟練的騎兵,至于馬匹甲胄武器這些,反而在其次,而訓練一名騎兵卻需要多年,而淮右最缺的就是時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