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節 圍城(2)-《烽皇》
第(2/3)頁
“情理之中的事情,故牌湖堤數十里,沿岸葦荻鋪天蓋地,淮北看來是對我們淮右水軍忌憚得緊啊,深怕我們埋伏襲擊。”秦漢也是迎合著梅況的話題。
兩個人都是第一次合作,但是都對對方有所了解。
梅況知道秦漢曾經在平盧軍中征戰廝殺多年,也是一員驍將,若非因為身份原因,只怕早就成為王守信手下的首席大將了,其武道水準更是不凡,可堪與主君比肩,比自己甚至都要高一線,這也讓梅況很是佩服。
秦漢同樣也對梅況不陌生。
壽州的頭號高手,淮水上第一號人物,這一段時間接觸下來,秦漢感受更深,這位水師頭號人物,其水準絕對不止于水軍,對于步戰一樣嫻熟,兩人探討過多次,都是頗有心得,很有點兒惺惺相惜的感覺。
“那也太夸張了,我們通共就這點兒兵,分兵智者不為。”梅況不屑的道:“尚云溪這是成了驚弓之鳥了。”
“他們也不敢不防啊。”秦漢淡然道:“這一戰對于他們來說也算是生死攸關的一戰了,一旦失敗,那就萬事皆休。”
“老秦,對于我們來說,這一仗一樣不容有失啊,徐州之戰關乎君上下一步大計,你應該知道君上的胸懷絕不僅止于徐州淮北這么簡單。”梅況揮手示意旁人退開,只剩下兩人,“徐州之戰一結束,我們也許會獲得一段時間的休整期,但是我以為這段休整期恐怕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長,君上的眼光也絕不僅僅只局限于中原爭霸那么簡單,……”
梅況的話讓秦漢若有所思,好一陣后才慢慢道:“君上莫非是擔心契丹人?”
“老秦,你在平盧軍多年,對契丹人應該有更深刻的印象才對啊。”梅況微微點頭,“我聽君上說過,李唐失國,帶來的不僅僅是中原混亂那么簡單,而是給了北地胡人一個莫大的機會,稍有不慎,也許又會讓我們中土淪落到和四五百年前五胡亂華一樣的那種慘狀,那我們就會是歷史的罪人,所以他說他絕對不允許那種局面的發生,你看到我們淮右為什么馬不停蹄的不斷追逐擴張,有時候我們都覺得可以緩一緩,但是君上說緩不得,也許落后一步,未來我們就要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代價。”
“君上對契丹人這么忌憚?”秦漢皺起眉頭,“我在平盧軍生活多年,的確契丹人在河朔那邊很猖獗,在平盧亦是耀武揚威,更為麻煩的是現在在北面混不下去的那些契丹窮漢都紛紛南下,和我們漢人的矛盾不斷加劇,而地方官府卻懼于觸怒契丹人,所以每每忍讓或者偏袒契丹人,這更增添了這些契丹人的氣焰,但你要說這些契丹人有多么了不得,那也不見得。”
“不,君上說過,我們看到的不過是表象,要透過表象看本質,契丹人這樣大規模南下,契丹貴人豈能不知?他們不但不制止,反而為這些契丹窮漢南下提供便利,一方面是急先鋒,另一方面亦可相機行事。”梅況對江烽的眼光一直是深為佩服的,很多時候都是后來細細品味才能慢慢悟出其中道理。
“相機行事?”秦漢咀嚼著這個詞語,若有所悟:“君上這個觀點很是不同,契丹貴人將這些窮漢從北方變窮地區驅除南下,一方面可以借勢霸占我們漢人肥地沃土,這是蠶食之策,讓我們漢人不得安生,對自家官府亦是產生不滿情緒,釀成治安問題,另一方面契丹人則可以利用這種不滿情緒破壞官府威信,如果官府對契丹人稍有處置,他們便有借口介入,尋找機會滋事,甚至引發戰爭,只要機會成熟,他們隨時可以借機尋釁起事。”
“對,君上也是這個意思,這些契丹人極為狡詐,長期在變窮荒地生活,讓他們性格粗野殘暴,以打仗為樂,我們漢人這些方面確有不如,若是不早日做準備,日后定要成為我們的大患。”梅況霍然道:“君上也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才要急于北上,否則我們安全可以坐觀李昪和蟻賊打過你死我活,然后順手收拾殘局。”
秦漢想明白這個道理,亦是大為嘆服,這便是差距,無論是平盧王守忠還是吳地李昪,亦或是大梁和蔡州袁氏,何曾想過這些道理,只知道為自家利益打生打死,卻從未為整個漢人的未來考慮過。
江烽雖然崛起不過三四年,但卻能深得麾下來自各地各部的屬下信任愛戴,并非無因,像梅況這等強者,本身就不是光靠利益所能讓其折服者,如今這般忠心于江烽,自然有其道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