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僅被司馬懿發(fā)現(xiàn)了一行人的行蹤,還親領(lǐng)大軍到此。 此番變故,讓駐守在此的一員副將急了。 “丞相,末將領(lǐng)軍死守,定為丞相爭取到一時半刻的撤退時間。” 身邊的親兵也急了,只恨不得扛著諸葛亮便走。 諸葛亮乃三軍主帥,北伐大軍的主心骨,若有個閃失,比損失了幾十萬大軍還嚴重。 大漢說不定就直接崩了。 此刻城中5000名軍士都在抓緊時間往外搬運糧草,留在城中的堪堪只有2500多名。 就憑這2500名軍士,和這座低矮的城墻,如何抵擋得住司馬懿的十多萬大軍? 諸葛亮愁云滿面,就算一直穩(wěn)如老狗的他,也有些急了。 他茫然四顧一番,見身邊的所有軍士皆慌了神,唯獨曹軍跟在一邊沉默不語,似胸有韜略。 頓時面帶詫異的問道:“文武為何不急?” 曹軍也不言語,而是笑一笑后,讓人直接搬出了諸葛亮先前用過的古琴。 “丞相何不與我登上城樓,彈奏一曲,以歡迎司馬懿大軍的到來?” 四周的人皆在云里霧里中,一時間不明白二人之間在打什么啞謎。 唯獨諸葛亮眼珠子轉(zhuǎn)了轉(zhuǎn)后,很快明白過來。 若一心抵抗或是逃跑,怕是逃不出司馬懿的鐵騎,還不如索性反其道而行之,說不定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這般道理。 既然抵抗無用,逃跑也無用。 不如直接開門迎客。 諸葛亮想明白這些道理后,頓時啞然一笑,揮了揮羽扇道:“罷了,今日便隨文武去城樓上彈奏一曲,以款待司馬懿的大軍。” 四周的將士仍在迷糊中,事態(tài)緊急,諸葛亮也不便與他們細說,直接下令道:“將旌旗盡皆收起,諸軍各守城鋪,不得妄動,也不得高言大語,若有違令者,斬之!” “另大開四門,每一門用2名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我自有妙計。” 城中的騷動很快在諸葛亮的威嚴下平息下去,軍士們皆按照指令行事,一時間西城宛如一臺高速運轉(zhuǎn)的機械,緩慢的停了下來。 諸葛亮又隨曹軍登上城樓,視線所及之處,皆是茫茫多的魏軍,一眼望不到頭。 諸葛亮唯恐曹軍的表現(xiàn)露出破綻,悄悄望了一眼,見他筆直的立在一邊,像個伺琴童子,表現(xiàn)比自己還淡定。 頓時也收了其他心思,一門心思的演奏起一首古曲來。 悠悠琴聲中,司馬懿和司馬昭父子,率著15萬大軍,在距西城兩里處停了下來。 司馬懿一眼就認出了在城樓上彈琴的諸葛亮。 兩人雖為對手,此番相見還是第一次。 司馬懿又不放心,招過來一位魏將問道:“那城樓上彈琴的可是諸葛亮?” 那魏軍卻是見過諸葛亮幾次,他定眼望了望,斬釘截鐵的回道:“正是諸葛亮!” 司馬懿仍不放心,“你可要看仔細了。” “大都督放心,諸葛亮那賊子是我魏軍的心腹大患,便是化成灰,我也不會認錯。” 得到肯定答復(fù)后,司馬懿兩父子情不自禁的互相望了一眼,心中皆是解不開的迷惑。 眼前的局面,著實有些詭異。 那諸葛亮一生行事謹慎,從無敗績,不呆在蜀軍大營中,偏偏出現(xiàn)在此處。 莫非算到我要來截糧,提前一步在這里埋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