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五五開。” “不過末將對上司馬懿,卻有一樁優勢,那曹魏上下,畏丞相如虎,若是丞相在,必會小心謹慎,步步為營,以堅守為主,等我軍戰線拉長后,受后勤補給和糧道所累,稍有不利,自會退兵。” “若是末將出征,不管是曹真還是司馬懿,定會拉出來和我軍對攻,這卻是丞相最希望看到的。” 曹軍的一通分析,正好撓到了諸葛亮的癢處,也點出了北伐大軍所面對的最大難處——糧道。 若有他坐鎮漢中,疏通糧道,極力保障北伐大軍的后勤補給,而前方魏軍拉出來和蜀軍對攻,無疑極大的增加了北伐的勝算。 只是他諸葛亮受名聲所累,從不曾享受過這等便利。 諸葛亮問完后又是久久不語,稍后不發片言,直接揮手讓曹軍退去。 自己則在書房中苦思冥想。 若他繼續掛帥北伐,對于最后的勝率,依然沒有把握。 只能依賴于天時地利。 若是換個思路退居二線的話,這曹軍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只是若他掛帥,資歷稍顯不足,以魏延為首的一干武將,如何服他? 這卻是一樁麻煩。 此時距離第一次北伐結束剛有2個月,距離下一次北伐時日還遠,只得細細思量。 卻也不急于一時。 曹軍從諸葛亮府中出來后,也回了位于成都的將軍府。 這是北伐結束后,那阿斗見曹軍貴為征北大將軍,青山侯,居然還住在客棧,有失朝廷臉面,主動賜予他的一座府宅。 此后曹軍主動與其他將領多走動,積極為第二次北伐造勢。 其后一年,先有關興病逝。 又有張苞在山澗騎馬狩獵時,不幸跌下山谷,頭部受重創,不治而亡。 第二年,趙云老將軍也撒手而去。 據家屬來報,老將軍在咽下最后一口氣時,面朝北方,淚流滿面,連呼了三聲‘北伐’。 蜀中一連失了三員大將,頓時彌漫在一股哀傷的氛圍中。 不過這兩年倒是風調雨順,年年豐收,諸葛亮令人將多余的糧草屯于漢中,為之后的北伐做準備。 同年,曹睿調大司馬曹休為揚州總管,負責東吳防線一事,結果曹休上任不久,好大喜功,中了陸遜的詐降之計,兵敗生亡。 一時間,第二次北伐的時機在悄然中來臨。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