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若是蜀軍趁機攻打長安,周圍幾乎無可以抵擋的兵力了。 一時間魏主曹睿紛紛調(diào)兵遣將,企圖將損失的十多萬兵力彌補上來。 而司馬懿父子戰(zhàn)死上方谷,甚至比少了十幾萬大軍的損失更重。 司馬懿是曹魏公認的唯一可以抵擋諸葛亮的三軍大都督,卻死在了蜀漢北伐副都督曹君手中。 一時間,曹君大名傳遍四野。 同時,他的殘忍和冷酷無情也到了讓小兒止哭的地步。 在此大劫來臨之際,有一曹魏老臣上折子,讓曹睿派使者出使蜀漢,強烈譴責曹君坑殺戰(zhàn)俘的不人道行為,從而轉(zhuǎn)移視線,為曹魏接下來的調(diào)兵遣將贏得喘息時機。 當魏使還在路上時,成都的蜀漢朝廷也收到了來至前線的消息。 頓時贏得文武重臣爭論不休。 有人說,曹君是幾百年才出一個的帥才,比諸葛亮更適合率軍北伐,若有他在,三年內(nèi)可滅掉曹魏。 再過兩年,可滅掉東吳。 光伏大漢疆土,指日可待。 至于坑殺戰(zhàn)俘一事……大漢與曹魏互為對手,各施手段,勝者王敗者寇,不值一提。 仁義道德不能當飯吃,還是手上見真章。 而反對一派也是有理有據(jù)。 先皇劉備以仁義立國,這才贏得了無數(shù)人才相投。 漢、吳、魏三國中。 以如今的大漢實力最為弱小。 如何能與其他兩個強敵三國鼎立? 問題就出在大漢以仁義立國上。 如今仁義崩塌,大漢立國的基礎(chǔ)不在,若曹君不除,今后恐不是東吳和曹魏的對手。 遲早滅亡。 劉禪哪會處理如今這樣的亂局,只得傳旨漢中的諸葛亮,讓他全權(quán)定奪。 諸葛亮在了解事情的原曲后,也選擇跟隨運糧隊伍,來到了渭水邊的蜀漢大寨中。 蜀軍北伐的高級將領(lǐng),紛紛被諸葛亮單獨召見。 最后,輪到了曹軍。 諸葛亮仍舊如往常一般,手持羽扇,跪坐在案臺之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