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海國英雄志》
第(2/3)頁
第一通鼓火銃手向前,結成大股,由沈胡子統一指揮,火銃陣排成三列,迫近敵50步輪番迭擊。第二通鼓步兵出擊,第三通鼓全線出擊,炮兵跟隨前進。各炮隊首自行選擇合適陣位,掩護全軍殺敵。全軍以我旗鼓定行止,不得有誤。”
“喏!”諸將抱拳行禮,各自指揮人馬開始過河。
崇文縱馬躍下石津橋,抵進觀察敵軍陣勢。細川賴元和六波羅探題軍在中央,京極高詮在左翼,赤松義則在右翼。仴人的陣勢很奇怪,他們把帶甲的騎兵武士擺在戰陣前方,似乎細川賴之知道海賊兵力不足,不怕被包抄兩翼,不需要把騎兵擺在兩側。
他暗暗思量,這恐怕也是細川賴元想出的對付火器的辦法,就是集中騎兵快速沖擊。細川家得到的情報還是不夠詳盡,他知道舟師銃炮很多,卻不知道子母銃射速極快。一旦形成霰彈齊射,陣前百步之內就是一道鐵幕,多快的騎兵也不可能沖破火網。
兵力少也有兵力少的好處,就是動作要快的多,雖然海賊后趕到戰場,但是幾乎和幕府軍同時完成了陣列。
沈胡子所部3百龍王島銃手首先過河,一頓銃雨趕走了幕府軍前鋒,和大炮炥所部匯合。隨后在各哨長、隊長和甲長喝令之下,2千多黑衣戰士迅速過河。一門門碗口銃、1斤子母銃,2斤半子母銃迅速向左右展開,炮口向前。
海賊的炮車分成兩部分,由牛馬拖曳,前半部分是兩輪炮車,后半部分是兩輪彈藥車,中間以活扣相連,拔出中間的鐵插銷即拆成兩部分。這樣還有個好處,就是中間是活扣,可以靈活轉向,如果是死的四輪車輛,是無法轉向的。
炮手們手腳麻利的卸下牛套,推著大銃越過橋梁,推到兩軍陣前,拆分炮車,在平地下鐵鏈,用大鐵釘固定在地下,炮口指向敵陣,炮壘即構筑好。彈藥車就在身后20步開外,彈藥手把一箱箱子銃搬到大銃兩側,裝填手松開插銷裝填子銃,射擊準備就完成了。
一隊隊火銃手上好子藥,引燃了火繩,夾在龍頭上,就在炮陣左右保護,隨時準備射殺靠近炮壘的敵人。后面一隊隊一哨哨刀矛手也涉水上岸,手持兵刃,渾身濕漉漉的站在銃炮手之后,逐漸形成一個大陣。
往對面看,幕府軍右翼在石津神宮,右翼在念弘寺,橫跨濱海大道兩側,綿延大約3、4里,大隊騎兵一直蔓延到海岸,主陣背后就是寺地町。
遠遠的能看到幕府中軍陣,大約在細川軍之后,一大堆太刀持小姓、大馬印持、小馬印持、旗差、祈禱僧、藥師、馬回眾、金掘眾、小普請眾、奉公眾、各種奉行和軍吏簇擁著旗下一個牛頭盔戰將,黑色羽飾遮住陽光,即使水手鷹隼一般銳利的眼睛也看不清面目。
但崇文知道,那就是細川賴之的兄弟,細川賴豐之兄細川賴元,這支軍隊名義上的大將。
幕府軍的指揮工具和舟師有些區別,戰鼓是海賊進攻的信號,幕府軍則是吹法螺貝。不過崇文更相信傳令兵,戰場殺聲震天,煙塵彌漫,僅僅靠旗鼓難以掌控大軍進退。
舟師陣列比幕府軍短的多,也并無要點可依托,顯得十分薄弱。背后又是一條不大不小的河流,一座小橋如同羊腸小道,短時間難以供大軍通過,背水作戰顯然不利。
不過崇文相信他的大炮,他不認為細川賴元會在這里跟他死拼。一旦遭受重大傷亡,幕府軍就會向東撤退,向斯波義將靠攏。崇文也并不想把主攻放在右翼,切斷幕府軍的退路只會讓敵人做困獸之斗,徒增傷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