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五百三十五節 步虛與海晏城(日萬)-《洞螟》


    第(1/3)頁

    師弋行事向來不喜歡怨天尤人,因為那樣根本沒有半點用處。

    既然自身條件不足,那么就去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彌補。

    身為一個行動派,這是師弋一直以來所踐行的準則。

    在將升煉本命法寶,這項最緊要的工作完成之后,師弋開始密切的注意起方隱川的動向。

    其實想要追蹤方隱川的動向并不難,其人利用運道將方家推上了,巧國第一的寶座是不錯。

    可是同時,方隱川這巧國第一勢力的家主,也就變的愈發顯眼了起來。

    不需要師弋去親自調查,每天都有無數人注意著方隱川的動向。

    尤其師弋所在的舜國,雖然沒有與巧國接壤。

    但卻是除奏國和慶國以外,距離巧國最近的國家了。

    甚至在有海運往來的情況下,巧國與舜國的接觸,要比其他兩個國家頻繁的多。

    正是因為擁有這樣的便利,師弋想要知道方隱川的動向。

    只需要在行棧之內,發放相關委托就可以了。

    在這種不記名的環境之下,根本不可能有人追查到師弋的身上。

    在每天注意著這些動向的同時,師弋也同時在做著其他的相關準備。

    畢竟,襲殺高階修士可不是鬧著玩的。

    即便方隱川只有胎神境修為,可是高階就是高階。

    尤其是在胎神境修為,高階修士會覺醒法身能力。

    以法身所釋放出來的法華,其防御能力有多強,師弋已經在魏交虎身上見識過了。

    而法華也不過是,法身的其中一種能力而已。

    看看報身能力的強大,就不難猜到同為三身之一的法身到底有多強了。

    尤其法身還是對應的最為神秘的神識,可以說是三身之法當中最難以應付的。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師弋必須要盡可能的將所有準備做到位。

    而短時間內再想要有什么實力上的提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師弋沒有需要準備的東西。

    尤其是之前去往嬋國一行之后,為了購買識神墜,師弋基本上把自己身上的陰符都給賣光了。

    在這個不容有失的情況之下,自然是需要將各類陰符重新補足的。

    以免真到了需要用的時候,卻發現沒有可用之物的烏龍情況出現。

    并且,現階段最有可能為實力提供補強的,就是新得到的那張加速符箓了。

    只要學會這張符箓的制作,并且將之轉化為陰符的形式。

    必然可以獲得全新的陰符效果,這次襲殺方隱川的行動,說不定能夠派上用場。

    一念及此,師弋馬上開始了對陰符的補充,以及新符箓的學習制作。

    …………

    時間一晃過去了半個月,這半個的時間里,師弋不僅將各類陰符庫存重新補齊。

    而且還學會了新符箓的繪制,并用陰神木汁液將之轉化為了一種新的陰符。

    這種新符箓應該是一種特制符箓,因為師弋以往并沒有在世面上,看到過有這種符箓出售。

    是以在那一十二名胎光境修士盡數完蛋的情況下,師弋也不知道這種符箓的名字。

    不過根據這符箓的陰符能力,師弋姑且將它稱之為步虛符。

    這步虛符與神行符一般,同樣是一張中階符箓。

    其基礎效果也與神行符相同,都可以為修士增幅一定的速度。

    只是神行符偏向于爆發性增速,而步虛符則偏向于,長時間穩定增加速度。

    總之,兩者各有優劣。

    畢竟,適應的環境并不相同。

    雖然基礎效果都是加速的,看起來大差不差。

    但是進入陰符版本之后,兩種符箓的差異就變得非常明顯了。

    陰符狀態下神行符的效果為無礙,可以無視所有的行動限制,并在與實體碰撞時產生不可阻擋的破壞力。

    當然,前提是自己的肉身要比被撞的物體硬。

    否則,變成肉泥的很可能就是自己了。

    神行符的無礙效果,曾經被師弋經常使用。

    尤其是在伏氣期層次之時,無礙效果和神識攻擊,可以說是師弋那個階段的兩大殺手锏。

    當時對師弋最具威脅的雁國胎息境修士尚歌,就是被師弋用無礙效果直接穿體而死的。

    不過,隨著修為的不斷提升。

    師弋的對敵手段也越來越多,已經不需要去用這種方式撞人了。

    按理說,隨著師弋鍛體實力越來越強,無礙效果也應該繼續發光發熱才對。

    起初師弋也是這么想的,可是進入胎息境之后師弋發現,所有人都會飛根本不好撞。

    有那撞人的功夫,別的手段早就把對手給解決了。

    而胎光境之后人人都擁有報身,在不死性的保護下想去撞人更加不現實。

    所以,無礙效果也就漸漸沒有了用武之地。

    不過,好在無礙效果還擁有解除控制的效果,倒還不至于完全吃灰。

    只能說是重新回歸了,原本的定位而已。

    而這張步虛符的陰符效果,與神行符完全不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