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遂第二日,正陽留小將徐子文、楊鈺守銀狼關,大軍東進白虎關。 斜陽流水黃河雨,寒窗殘燭愁書生。 杏花紛繁綠水灣,秋風日暮落飛絮。 日暮官道,塵土飛揚,探馬奔馳,頃刻奔入白虎關。 白虎關總兵魯雄,前日得武豹求援書信,思若分兵救之,恐力弱不敵大軍,徒傷兵卒,遂不出兵,靜待以觀其勢。 探馬入府,報曰:“稟老也,武豹戰死,銀狼關已破,唐軍不日可至,白虎關也。” 魯雄令再探之。 其子魯洪面有憂色,曰:“唐兵號稱六十萬,勢眾也,何如?” 魯雄曰:“兵在精,無在多也,我以計破之。唐兵遠來,疲于奔走,我以三路兵擊之,前軍必敗走,前軍敗者,中軍驚之,以盛銳之師,沖其中軍,中軍必亂,亂而不能敵,潰敗也。” 遂魯雄出白虎關,其子魯洪為右路,弟魯天寶為左路,自領中軍,出白虎關二十里,伏兵以待之。 卻說唐兵前軍先鋒,秦極、裴祥寶領兵前行,來白虎關半日之路,突聞一聲炮響,魯雄領伏兵擊之,秦極、裴祥寶率兵迎戰,兩軍交戰一處,未分勝負,兩翼伏兵起,三面夾擊唐兵,秦極、裴祥寶隨有一身武藝,無用武之地,唐兵敗走。 魯雄率領三路兵直襲,正陽中軍來。正陽聞前軍交戰,停軍登高處觀之,見前軍潰敗,遼兵直擊中軍來。傳令大軍堅壁不戰,違令者立斬之。 遂士卒車駕拒之前,手握長戟盾牌持中,弓箭列隊排其后。 魯雄傳令使士卒沖唐兵陣腳,正陽令弓箭射之。 魯雄兩次沖擊,遼兵不能破唐兵陣腳,傷弓箭者眾多。 魯雄知不能破之,一聲嘆息,思曰:若不速走,三鼓之后,吾兵力泄,反被正陽所擒之。 遂魯雄速撤兵而去。 正陽復起兵前行,二日后唐兵,至白虎關南門,十五里插紅旗,安營扎寨。 且說魯雄回關傳令,關閉城門,以備迎戰。 次日門兵報入總兵府,唐兵至南門落營。總兵魯雄領子弟二人登西門城樓,觀唐軍扎營,只見離西門十五里,落五虎營,前營紅旗軍,隨后中黃旗,左右藍白旗,黑旗兵守尾。 五色殺氣,渾于塵霧之中,刀槍冷氣,日光下閃耀,甲、乙、丙、丁、戌、庚、任旗幟,隨風飄蕩,猶如云霧繚繞,招引雷雨。 魯雄觀一陣,面色不悅,無言走下城墻,入總兵府,魯天寶、魯洪隨后而入,魯洪謂魯雄曰:“父親觀唐營,面色不悅何故?” 魯雄曰:“自正陽草莽出世,天下所到之處,莫不臣服,無不稱之天下英雄也,唐王天時,人和皆占居。吾觀唐營,軍政嚴明,士氣高長。唐軍主帥善于用兵之道,此人帶兵來,乃我大遼之患也。” 魯天寶笑曰:“兄長過謹慎也,正陽不過一荒野匹夫,有何懼哉!明日吾出關會之,看其有何本領,接下吾排耙木。” 魯雄曰:“聞南唐王燕南夢亦敗正陽之手,不可輕敵,無我命令,任何人不可出戰。” 魯天寶雖應諾,心中不以為然。 魯雄知事不善,提筆寫一封書信,遣使送往碎葉城。 詩曰: 樂者樂山處幽然,知者知世自逍遙。 善將者文韜武略,觀勢者運籌帷幄。 春秋風月江上游,夏商崢嶸畫中顯。 深山無日后絕雨,麋鹿徒奔掌中來。 唐營,正陽上竹抬使望遠景,觀白虎關,白虎關坐落高丘之處,城強白石所筑,正陽突見見城樓之上,蹲坐一只白虎,若有若顯,正陽疑之, 謂身側徐美祖曰:“我見白虎關城樓西北角有一只白虎守之,賢弟可見乎?。” 徐美祖取鏡視之,無物。對曰:“未見有虎也。” 復又曰:“白虎關未聞有奇將也。” 正思慮之時,忽見白虎關開西門,出一員戰將,奔往戰場來。 正陽謂臺下諸將曰:“何人首戰白虎關。” 羅玉上前曰:“小將愿往。” 正陽曰:“賢弟見機行事,不可戀戰也。” 羅玉曰:“諾。” 遂領三千兵出東門。 白虎關之將,正是魯天寶是也,不聽兄言,違令偷出白虎關,欲以正陽決雌雄,故獨自來戰,見唐營出白跑戰將,領兵奔來,魯天寶止馬戰場等候。 羅玉來戰場觀之,頭戴貔貅冠,披混沌甲,手托奇特巨兵器,名曰排耙木,有九齒,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內。 斜坐黑龍駒,身高過丈,猶如黑鐵塔,青黑臉,猶如九月寒冬之雨雪天。 魯天寶觀羅玉一身白袍,傳聞正陽乃金甲,知非正陽,謂羅玉曰:“唐童何人報姓名后,速回營,使正陽來戰也。” 羅玉哈哈大笑曰:“小爺西旗都督羅玉也,遼賊何人!吾元帥豈是,爾等螻蟻所見之,汝死元帥之手可升天,亡我槍下入地獄乎?” 魯天寶怒曰:“唐童欲速死,本將軍助之,吾乃白虎關,副總兵魯天寶是也。” 言畢,嗨一聲大叫,催馬直奔羅玉來,羅玉舉槍相迎。 燕丹慕雪楚江冷,吳鉤懸簾秦明月。 南朝煙雨愁離恨,北塞雁飛沒孤城。 不知二將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