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尚書臺中今日大佬云集,在丞相李子方的組織下,六部尚書以及五寺主官,督察院三大督察史匯聚一堂。 李子方高坐主座,左手第一位是天官隋簡之,接著是戶部尚書錢老大,禮部尚書錢老二,兵部尚書李衡,刑部尚書劉慶,工部尚書陳博文。太仆寺卿李勛。 右手依次而下是督察史蔣文成,左督察史楊瑞,右督察史吳軒。大理寺卿傅厚,鴻臚寺卿薛珉,太常寺卿朱戎。光祿寺卿莊天譽。 這些中樞貴臣是宣平文官中的支柱。他們是各個大山頭小山頭的山主,他們與那幫他們眼中的臭丘八斗,與身邊坐著的同僚斗,與上邊的皇帝丞相斗,與下邊的屬官胥吏斗,文人相輕這個詞被他們發揮到極致。 一門兩尚書的錢家兄弟權柄煊赫,這些年在朝野上下風頭無兩,工部,光祿寺都幾乎成了其附屬衙門。 督察院有督文察武的權責,在官場上是橫著走的存在,無人敢惹。好在只有監察權而沒有處決權。 太仆寺總管全國馬政,地位崇高,在五寺與大理寺不相上下,李勛與督察院私下交往密切,和右督察史同出自江南的世族豪閥,同時還和雍涼道節度使是親家。善左右逢源,在朝中混的是風生水起。 大理寺與刑部,督察院構成三法司,互相肘掣,時而共為一體,時而分道揚鑣。 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三座小廟抱團取暖,倒也拉攏不少豪門貴族。 兵部是公認的都督府的狗腿子,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不招這群人待見。 吏部的隋簡之剛正不阿,不結黨聚群。自成一派。 丞相李子方名為百官之首,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不去說那都督府與督察院,就是在文官里也只能起個牽頭的作用。這也主要是李子方性格上的原因,不好爭強斗狠,得過且過。又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登上了丞相位。不然要是換成個野心勃勃的早把姚潛架空了。 李子方凝視眾人,目光從隋簡之到應天譽的臉上一一掃過。沒了往常的和煦,臉上浮現出一股肅殺之色, “諸位大人,你們拿的起多少斤重的大刀?”李子方突然向眾人問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怎么回答,大家都是實實在在的文官出身,舞文弄墨可以,舞槍弄棒就算了。 體態臃腫的錢老大動彈了下身子,瞇起本就因為臉上肉太多而被擠的沒多大的眼睛,回應道:“李大人,咱們提的都是筆桿子,文有文職,武有武責,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提刀的是軍中那群人的事,咱們可不在此列。” 敢如此回答李子方的話的恐怕也只有這個胖子了,他的話很明顯:“我又不上戰場,提的動多少斤重的刀關我屁事?” 兵部尚書李衡歷來看錢老大不爽,接過話茬揚言道:“丞相,下官不敢夸大,早年在薩爾茵河戰場和太平泊時用一把七十斤重的長矛殺過幾十個魔崽子,十幾年了不曾再戰,但想來四十斤的大刀還是拿得起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