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花貨宗師-《鑒寶無雙》
第(2/3)頁
段泥不是獨立的,實際上是紫泥和本山綠泥原礦的共生礦土。如今,天然形成的段泥很是稀少,不少段泥紫砂壺,其實都是人工調(diào)配的泥料。
實際上,剛燒出來的段泥紫砂制品,黃得要比這個竹節(jié)筆筒鮮亮。而這個竹節(jié)筆筒色呈暗黃,顯然是經(jīng)過了歲月的沉淀,而且包漿十分老到,已然溫潤如玉。
筆筒的口部和底部,就是竹節(jié)的形狀,筆筒中間,還浮雕了伸出的竹枝竹葉;同時,還陰刻了一首詩:
不用裁為嗚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
落款:錄白樂天詩,石霞山人制。
白居易,字樂天,他寫詩和他的名字相符,很白,易懂。
這個“石霞山人”,吳奪一時想不出是誰,拿著筆筒又翻看了底部。
底部有方形印章款,三字小篆:
陳鳴遠!
這三個字還算比較好認,再加上吳奪知道陳鳴遠,所以才能很快認出來。
陳鳴遠,號鶴峰,又號石霞山人,清代康熙年間宜興紫砂巨匠,聲名赫赫。
陳鳴遠在紫砂制壺方面技藝精湛,這是個基礎(chǔ),而他名氣最大的地方,乃是創(chuàng)新。
所以他有個外號:花貨宗師!
名字可能會起錯,外號絕對不會叫錯。
所謂花貨,重點自是說他喜歡創(chuàng)新,開創(chuàng)很多紫砂的新器型。
在紫砂制壺上,他開創(chuàng)了很多借助自然形態(tài)的壺型,比如瓜形壺、梅枝壺、桑蠶壺。
而在其他形制上,他還用紫砂制造過鼎、爵、觚等古器造型,另外,還有筆筒、水盂這種文房用品,再就是還有動植物類的清供雅玩。
這件筆筒上,除了浮雕,還有刻字和落款,這也是他的創(chuàng)舉。在器物之上,刻銘落款和印章并用,比以前的紫砂壺,多了不少裝飾情趣。
陳鳴遠偌大的名氣,從清代開始,仿品就綿綿不絕。而真品的價格,在如今的拍賣會上,屢創(chuàng)新高。
最貴的紫砂壺能拍到千萬以上,曾經(jīng)有一對紫砂鴨子擺件,也估價數(shù)百萬來上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