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明嘉慶,暗乾隆-《鑒寶無雙》
第(3/3)頁
嘉慶元年,對老百姓來說是改元新年號了,但是在皇宮里頭,那得說乾隆六十一年。
在乾隆當太上皇的那幾年,官窯雖然已經開始衰落,但還是有過一些好東西的。
更有意思的是,這時候的官窯,同樣的東西,通常會做兩個或者兩批,一個落款“大清乾隆年制”,一個落款“大清嘉慶年制”。
御窯廠的人也不是傻子,兩頭都不得罪,而且質量也必須一樣。
“五萬確實高了啊!”吳奪拿著這個青花碗,對“粉彩”攤主開了口。
碗,在瓷器里頭,屬于“趴著”的,不是什么上檔次的器型,嘉慶官窯青花碗,一般的行情,也就是兩三萬。
但實際上,這屬于精品嘉慶官窯,行情不一樣。這只碗保存完整,畫片有特色,畫工比較滿,胎釉和發色都不錯,若是行家高手,靠眼力怕也能得出“明嘉慶、暗乾隆”的結論。
總體來說,差不多是十幾二十萬的東西。
這種漏兒,實際上已經很難碰上了。
攤主或許對嘉慶官窯的認識沒那么透,而且今天應該是剛擺出來,還沒遇上個真正懂行的,又被剛才的男子嗆嗆了一通;要不然,怕是不會報這么低的價兒。
再或者,這碗也可能被當成高仿,仿清三代的瓷器技術難度要求越來越高,這些年清晚期的瓷器也出了不少高仿。
“小兄弟,雖然我瞅他不爽利,但五萬真是一口價,我這昨晚上才刷干凈呢!”
“噢?這是下鄉收的?”吳奪一聽,不由問道。
“對啊,東丘縣老宅里的東西。”
“再便宜點兒。”吳奪笑笑。
攤主沒說話,而是往吳奪左右兩邊看了看。
吳奪左邊,是個五十歲上下的胖胖中年男,右邊則是一個穿了黑色外套的老頭兒,這倆人看似漫不經心地掃著攤子上的東西,但是眼睛的余光,都盯著吳奪手里的碗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