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來人是個五十歲上下的中年人,五官周正,穿著老式的夾克,表情有點兒嚴肅。 “請坐。”吳奪招呼,“貴姓?” “免貴姓于。”男子接口問道,“請問是正式的鑒定師嗎?” “對!我姓吳。”吳奪知道他是看自己太過年輕,但也不解釋,直接又道:“咱們看東西吧?” 男子略略猶豫,但還是從帶著的包里拿出了一個錦盒,打開錦盒,又從里面拿出了一只銅香爐放到了桌上。 說是香爐,但更像一只直壁的大碗,無耳無足無紋飾,造型極為簡單。 之所以能認定為香爐,是因為底部不是碗的結構,而且很厚;同時,內里還有香灰殘留的痕跡。 吳奪不啰嗦,立即上手。這香爐是紫銅的,口徑有個二十五厘米左右,不小。 看這銅香爐的皮殼,一眼老,絕對不是新東西。話又說回來了,現在作假,也不做這樣造型簡單的東西,因為蒙人都不好蒙,若造型簡單沒啥特色,很難讓人起興趣。 不過,這香爐造型雖然簡單,但在口部下方的外壁上,卻有橫向的刻字。 而且比較長,幾乎繞了爐壁半圈: 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自制。 “于先生,這一件銅香爐,是從哪里得來的呢?”吳奪一邊看,一邊問道。 “是我早些年出差,在外省的一個地攤上買的。” “有多早?” “九十年代末。”男子頓了頓,“吳鑒定師,你知道朱壽吧?” 吳奪笑笑,“知道,正德皇帝朱厚照嘛。而且,你這個香爐,應該就是明代的。 正德皇帝朱厚照,自己又起了個分身別名“朱壽”;皇帝朱厚照不能再被封官了,但是“朱壽”可以。 這個“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就是朱厚照封給“朱壽”的。 正德十二年八月的一天,二十六歲的朱厚照喬裝改扮,帶著幾個心腹,悄悄流出了皇宮,快馬加鞭,直奔北邊的昌平。 當天朝中眾臣還沒有察覺,第二天才發現皇帝不見了! 三位當朝大學士立即帶人去追,結果追到了沙河,還是沒發現朱厚照的蹤跡。 所幸,在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將朱厚照攔下了。朱厚照最后沒辦法,又到昌平御馬房巡查一番,回去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