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瓷器的推斷和皇帝的節儉-《鑒寶無雙》
第(3/3)頁
隨后,成化皇帝終于見到了自己的兒子朱佑樘,一見面就大聲說:這就是我兒子,長得像我!(此子類我)
這句話是正史的記載,不過看看明朝歷代皇帝的畫像,有理由相信成化皇帝當時是興奮過度了。
因為他倆長得確實不像。
弘治皇帝朱佑樘比起前面的那些皇帝,不是那么威猛方正,顯得秀氣,就連胡子都比較稀,因為他的母親是少數民族,他像母親更多。
即便到了這個時候,朱佑樘的危險還是沒有解除。不久后,生母突然死在宮中,太監張敏也自殺了。
朱佑樘戰戰兢兢躲過了一劫又一劫,最后,還是周太后出面,把孫子抱到仁壽宮來撫養,這才安全多了。
童年受的苦,是弘治皇帝養成節儉的最大基礎。
他是能省就省。體現在瓷器上,夠用就行,不需要的時候,御窯廠先停一停。
所以,即便是皇家專用的黃釉瓷器,出現吳奪說得這種情況也不奇怪。
弘治嬌黃,是雞油黃的呈色,比起明黃亮黃來說,明顯要淡。
但,正是這種淡雅的雞油黃,少而精的生產狀況,讓弘治官窯黃釉,達到了后世難以逾越的一個高峰。
了解這些基本的歷史,對理解成化和弘治瓷器,也有很大的幫助。
胡允德在瓷器上是個高手,這件弘治黃釉鳳紋執壺的底釉泛灰,本來也并沒有讓他完全放棄,只是產生了猶疑。
而吳奪說了自己的看法之后,胡允德最終決定,只要價錢合適,那就收了它!
十件青花定了兩件,兩件單色釉定了這一件,還定了一件五彩,還有六件粉彩沒看。
此外,還有一件成化斗彩人物紋玉壺春瓶,正待商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