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八大山人-《鑒寶無雙》
第(2/3)頁
從風格和筆墨上來看? 確實是八大山人的路子。
特別是有兩處還挺有神韻。
一處是落款中的“八”,八大山人后期落款和前期不太一樣? 八字成明顯兩點。雖然“八大山人”這個落款是他六十歲時才開始用,但他活了八十歲? 還是能分出前期后期。
一處是鷺鳥斜著看天的白眼。
八大山人的作品中,“白眼”是很常見的? 不管是鳥還是魚。
白眼看天? 充滿倔強桀驁? 又好似體現出一種無處安放的孤獨靈魂。
八大山人的名頭,實在是太大了,是極具個性的一代宗師。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朱元璋十世孫,確切地說,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實際上,朱元璋的子孫后代,都是用金木水火土命名的,所以朱耷的譜名,也不叫朱耷,叫朱統??(quàn)。
正兒八經的皇族后裔。而且,大明亡的時候,他已經成年了。明亡之后,他先是削發為僧,顛沛流離,后來居然又去當了道士。到最后,干脆與世隔絕了。
和尚和道士的信仰,那可差得大了去了。
有人說他的精神就是有點兒失常,這好像是頂級藝術家的常用配置。
也有人說他的種種失常甚至瘋癲之舉,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畢竟是明朝皇室后裔生活在滿清的統治下。
不管是什么情況,他的藝術成就,終究是在華夏書畫史上留下了不可或缺的濃重一筆。
他的作品實在是太貴了。
十年前有的作品就拍出過上億的高價,幾千萬的作品,也是比較常見的。
這一幅鏡心雙挖扇面,如果都是真品,就算再往少了估價,怎么也得是千萬以上的東西。
所以這一幅,有的人掃到八大山人之后,看都不帶細看的。
若是八大山人的真品,那還會在這樣的地方、用這樣的方式交易?
也有人會看上一看,但最終還是放下了。
胡允德也是最初看過之后,放下了,但是最后無人再看之時,又拿了起來。
以吳奪在書畫上的眼力,眼下也是判定不了。不過,這兩幅扇面的紙墨倒是感覺很老。
這種東西,吳奪還是要靠聽的。不過在聽之前,他問了胡允德一句,“德叔,您怎么看?”
“怎么說呢,感覺有八大山人的味道,但是······”胡允德頓了頓,“這里頭,有很關鍵的一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