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龍鏡玉兔,蛇坑魚腸-《鑒寶無雙》
第(1/3)頁
上岸之后,吳奪先是迅速擦干了漆盒。好在漆器也不怎么怕水。
這個漆盒的構(gòu)造很簡單,就是上下各一半,一般大小,扣在一起。
和如今常見的古代漆盒不同的是,這件漆盒的兩面,都帶著類似碗底的小圓底凸起。漢代以后的漆盒基本就沒有這種結(jié)構(gòu)了。
紅漆的底子,上面還有黑漆紋飾。
這種紋飾叫云氣紋,是以流暢的圓渦形線條組成的圖案
以吳奪先前的認知,云氣紋應(yīng)該產(chǎn)生于漢代。但是,實物總是能糾正史料的錯漏。這東西是戰(zhàn)國末期被藏于此的,同時吳奪聽了之后,也確實是戰(zhàn)國末期的漆器。
那就說明,戰(zhàn)國末期就應(yīng)該有云氣紋了。
云紋,在華夏自古以來就是常用的圖案,從商代的云雷紋開始,到后來的卷云紋、云氣紋、朵云紋以及從朵云紋演化出的如意云紋,都是云紋的底子。高升,如意,都是云紋的美好寓意。
這些知名的紋飾,吳奪都是看過資料的,只是沒想到,這一次還更新了之前的知識儲備。
這個漆盒不大也不厚,那么里面的東西,肯定就不是立體的。
打開一看,結(jié)果是一面銅鏡。
銅鏡的直徑只有八厘米左右,確實有點兒小。
這銅鏡能和“龍”掛上鉤的地方,就是背面紋飾是蟠螭龍紋。
戰(zhàn)國蟠螭龍紋青銅鏡。
蟠螭龍紋鏡,從春秋戰(zhàn)國一直到漢代都很流行。一般來說,戰(zhàn)國時期的蟠螭龍紋鏡偏小偏薄,漢代就大了許多厚重了許多。
說實話,在如今的古玩市場上,這面銅鏡還不如這個漆盒值錢呢。
戰(zhàn)國時期的漆盒,保存完整,內(nèi)外髹漆,還帶有不錯的紋飾,價值肯定在五十萬以上;但是這面銅鏡,體量不大,紋飾常規(guī);就算保存完整品相很好,怕是也賣不上五十萬。
不過,這是一套東西,賣的話沒人會傻到拆開賣。這個漆盒顯然就是配套承裝這面銅鏡的,云氣紋和蟠螭龍紋相互“配合”,龍在云中,相得益彰。
這一套東西的價錢,就不是1+1=2這么簡單了,而且戰(zhàn)國時期如此成套的東西,市面上目前還沒有過,價錢起碼得翻個跟頭,甚至翻兩個也不夸張。
摟草打兔子,屬實美滋滋。
······
而在此時,吳大志和陳濟世還沒有離開第一個探查的“地理模型”。
實際上,這個“地理模型”并沒有什么太特殊的地方,吳大志一看還很熟悉。
因為這是青州鼎的“地理模型”。
許是化肥也到過秘藏青州鼎的實地,引路第一個“地理模型”就帶著他們來了這里。
在這里,他們得到了一件玉兔。
戰(zhàn)國時期的玉兔,基本都是片狀。不過,他們得到的玉兔雖然只有一厘米多厚,但是尺寸卻不小,居然有將近二十厘米長!
這么大一片戰(zhàn)國玉兔,就連吳大志也是聞所未聞。
玉質(zhì)是和田玉,青中泛黃,總體比較純凈。
陳濟世第一次進來,得寶之時還是比較興奮的;加上吳大志知道青州鼎秘藏之處的現(xiàn)實地理位置,所以琢磨的時間也有點兒長。
他們在這里耽擱的時間也就長了點兒。
對于吳大志在紙上勾畫和記錄,陳濟世倒沒什么別的想法,因為對“吳七星”這種高手來說,面對這樣的迷宮和設(shè)置,參研一番很正常。
不過,離開此地繼續(xù)前行之后,陳濟世也提了一句,“七爺,我看這里,包括咱們進來的‘水池’,都好像是在模擬現(xiàn)實中的地貌啊!”
“是啊,很像是模擬建造。”吳大志只能含糊隨上一句。九鼎的秘密,無論如何他是不能說的。
好在如今真正的天坑孤峰已經(jīng)被“填坑”,只剩平原孤丘,不然陳濟世久居此地,定是能關(guān)聯(lián)起來。
“看這玉兔的工藝,應(yīng)是戰(zhàn)國之物,那么這迷宮的開鑿,也有可能是戰(zhàn)國時期。如此設(shè)計,倒是讓我想到了兩個人。”陳濟世的思路仿佛被打開了。
“魯班和墨子?”吳大志估摸著他就是想到了這兩人,不由先提了。畢竟,先秦的在建筑和技術(shù)上的名家,繞不開這兩個人。
“對!”陳濟世點點頭,而且還延伸開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