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豬首銅璜,靈猴帶鉤-《鑒寶無雙》
第(3/3)頁
吳大志以九鼎為數,而陳濟世之前也根據“九宮”推出還剩六處“藏寶地點”,之前的雙獸頭玉雕件“二合一”,算兩處。
“七爺,這豬首銅璜,算是咱們找到的最不值錢的‘寶貝’了。”陳濟世邊走邊說。
“這個給我吧。”吳大志順勢說道。
這玩意兒當時主要是為了“提示”,怕是匆忙制成,不可能是什么華貴的物件。不過,或許以后在找尋九鼎的過程中能用得上。
陳濟世當然不會爭。
最后一個地理模型,沒到吳大志就有數了,只剩一個西方陽鼎——雍州鼎。
也只剩一個地支動物——陽金申猴。
到了地方之后,吳大志有些驚訝;這地方,遠遠一看,居然像是一座“城池”。
等到了近前細看,才發現不是“城池”,而是“城墻”。只因為有幾段近似環繞,遠處從某個角度看,才像“城池”。
“城墻”也不是建在平地,而是建在山脊之上。
“長城?”陳濟世笑道,“沒想到最后一個藏寶之地,居然還有‘人工’建筑,戰國時期,古長城倒是不少。”
確實,戰國時期不少諸侯國都修筑了長城,雖然和后來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沒法比,但工程量也不小。
很多古長城如今早就沒了,這地方也不好找,不過比沙漠可強多了,起碼山應該還在。
就在“城墻”半包圍的一處“山坳”中,有一塊方形青石;吳大志拿起青石,才發現這就是個青石“罩子”,下面沒有凹陷,平的。
有一個“包袱”。
帛制,輕輕拿起,還行,沒有灰飛煙滅,只是感覺隨時會碎掉。
帛包里,是一件靈猴形的帶鉤。
這件帶鉤總長約八厘米,猴呈跪姿,昂胸弓身,一臂斜向上高舉伸出,爪子彎回,好像抓住了什么東西,就此巧妙形成了帶鉤的鉤頭;而另一臂則彎曲到了身后;猴頭微微縮起,側臉而視。
挺重,因為是金的,多處鑲嵌綠松石。
這件靈猴帶鉤,光是材料就不便宜。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