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姜娘子,花神杯-《鑒寶無雙》
第(1/3)頁
吳奪順手一彈花觚的口沿外側,“聽聲兒,好像有點兒商代的味道······”
常松不由瞪大了眼,“我去,你現在又有新技能了?彈指神通?”
還真是這次出去跟權浩然新學的。當然了,聽聲音只不過是個輔助手段;吳奪說商代,主要還是就著造型和紋飾特征來的。
“你就說你是不是按照商代的買的吧?”
“還真是······不過,我是這么想的,但是賣主有可能沒當商代的賣啊!”常松嘿嘿笑道,“這么說,我是撿漏了?”
吳奪又看了一遍,以他的眼力,就這么看,感覺應該是商代的東西。
如果是真的,這東西埋在土里的時間肯定夠長。綠銹的顏色相對比較翠,像西瓜皮,埋藏之地應該靠著河水比較近,水中含有鹽鹵,浸潤土層,青銅器長埋容易出現這種翠色。
如果是正常土壤,同為綠銹,卻更容易出現發青的銹色。
這些,都是權浩然教給吳奪的。
不過,在青銅器方面,吳奪的眼力確實有待進一步提高,能有大致結論,卻不能詳細定論,所以看完了之后,還是得再聽一聽。
結果一聽之后,打臉了。
自己在青銅器上的眼力,還是不大行啊!
這件青銅花觚,不是商代的東西。
是南宋的仿品。
吳奪還聽到,仿制者是南宋銅器名家姜娘子。
南宋銅器名家姜娘子,和戰國鑄劍名家徐夫人不一樣,徐夫人是男的,姓徐名夫人;姜娘子就是個女的,她姓姜,名字不詳,被稱作姜娘子。
連名字都不曾留下,說明關于她的史料不多,主要因為她是民間的制銅名家,若不是她生活在南宋都城杭州,怕是史料會更少。
姜娘子所造銅器,仿古居多,以花紋精細見長。
而且,因為史料不多,有關姜娘子的生活時期還有爭議,有說是南宋人的,還有說是元朝人的。
但是,吳奪聽到的這件青銅花觚的制造時期,推算出來應該是1139年。
1139年,是南宋的紹興年間。而元朝,是1271年才建立;就往前算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的時間,也是到1206年才完成的。
這件青銅花觚,入土是在蒙古人侵宋的時間段,并不是墓葬之物,是因為戰亂被埋藏入土。
入土地點,正是齊州北邊的河岸附近。
而出土時間,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也就是說,這件青銅花觚,也出土四十年左右了。
但現在既然到了常松手里,那肯定不是考古發掘,應該是有人挖出來之后私藏的。
“這東西,怕是到不了商代。”吳奪又開口了。
“不是聽聲兒有商代的味道么?”常松追問。
“我又細看了一下,銹層倒是很自然,但是有些不著銹的地方,皮殼感覺不太對,沒那么久的年份。”吳奪知道了是南宋的,硬挑毛病還是多少能挑出來點兒的。
常松想了想,“我感覺,就算不是商代的,那也不可能是現代仿品!”
這點兒眼力,常松也有。
吳奪點點頭,“古人仿古人。”
常松一聽,“你覺得能到明么?能到明的話,這樣的做工,也能值個三五萬塊,我也虧不了!”
“我去,你到底多少錢拿的?”
“三萬!我有自知之明,太貴了我也不敢冒險啊!”常松催促道,“快說,你能看到哪兒?”
“南宋。”
常松高興了,“要是南宋的仿品,那還不得十萬哪!不孬不孬。”
“你這東西到底哪兒來的?”吳奪順手遞給常松一支煙。
“去年龍山文化玉器展,你知道我被抽掉幫忙去了。期間我認識了一個送展的市民,四十來歲,男的。他是玩玉的,我倆聊得挺好。他最近手頭緊,又不舍得賣玉,就把這件青銅花觚給出了,他說是祖傳的,起碼是民國時候就出土了。”
“這玩意兒,我看出土頂多四十年,沒有那么早出土。”
“就你明白!”常松眉頭一挑,“你看,要是四十多年和七十多年對比,哪能斷得那么準?可七十多年前,就是民國出土,后來便傳承有序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