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入口塌陷,防衛大殿-《鑒寶無雙》
第(2/3)頁
也是有螺旋階梯。
但很明顯,這里只能沿著螺旋階梯下行。
“井”口直徑大約五米,深度大約十米,他們前來的通道口,也是開在了井壁上。
同時,這里的通道口附近的石壁,也有開鑿出的“圓柱體”,和之前見到的基本一致,這進一步驗證了“吊鼎”的可能性。
他們沿著臺階到了“井底”之后,出現了一個半圓形的通道口。
這樣的拱形結構,顯然更為堅固。
半圓形通道口的高度約有三米,就在一側,貼了一張便箋紙。
便簽紙上寫著:小心地滑。
字跡是吳大志的。
果然,半圓形通道內十分潮濕,而且地面還挺平,所以比較濕滑。
進入之后,他們發現,石壁上還生了不少青苔。
而且,半圓形通道口的兩側,也有孔洞,估計原先應該是有門的,只不過被拆掉了。
同時,地面兩側,還有兩條溝槽,溝槽中也間隔分布著孔洞,應該是排水孔。
這里的通道很可能是貼著地下河,而排水孔更是連通地下河,所以比他們之前反方向走的通道要潮濕得多。
這段半圓形通道并不長,也就是十米左右,出了通道,面前是一間很大的石室。
甚至說大殿也不為過。
整個大殿呈長方形,長約三十米,寬約二十米,高在五米以上。
大殿之中,還有八根石柱支撐。所謂石柱,其實就是開鑿的時候留出來的。
除了石柱,就在半圓形通道口的兩側和前方,還有兩米高的圍墻,圍墻上有垛口。
也就是說,這圍墻是將大殿入口圈住的。
圍墻也是整體開鑿出來的。
結合之前,半圓形通道的入口處,原先有門甚至機關,通道地面兩側有溝槽和排水孔,這里又有帶著垛口的圍墻,說明這里極有可能就是一個“避難所”,而這個大殿則是一處防衛結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