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吳起,破解-《鑒寶無雙》
第(2/3)頁
這時候,吳起怎么辦呢?首先,他先殺了誹謗他的人,一共三十多個;然后逃走。逃走之時,他說:不為卿相,誓不歸衛。
你是個狠人啊······
正所謂慈不掌兵,從這件事情上,也能看出吳起掌兵的潛質。
吳起逃走之后,先去了孔子的弟子曾參的兒子曾申門下學習。這顯然是儒家,吳起此時,尚未學兵。
但在吳起母親去世之時,吳起因為命案在身,沒有回鄉奔喪,曾申就把他給“開除”了,因為這屬于不孝。
在此之后,吳起終于棄儒學兵······
公元前412年,齊宣公伐魯,魯元公想用吳起,但是吳起的老婆是齊國人,所以魯元公遲疑不決。
為了能夠就此上位,吳起竟然殺了自己的老婆!(一說休妻。)
魯元公就此任吳起為將,大敗齊軍。
不過,勝是勝了,卻依然未能免除猜忌,吳起最后又離開了魯國,來到魏國,投魏文侯。
吳起真正建功立業的地方,也正是魏國。
在魏國,吳起率軍,連番打得秦國抬不起頭來,全盤占據了本屬于秦國的河西地區,直接設了個西河郡。
“根據《吳子兵法》的記載,吳起據守西河郡,與各國諸侯軍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余下的也都沒吃虧。魏國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吳起之功!”吳大志張口就來。
“您對關于吳起的史料這么了解?”
“廢話,不看看他姓什么!”吳大志又是哈哈大笑,“這也是巧了,要不然我能這么快排序這十個字嘛!”
根據吳大志的介紹,左五右五這十個字,其實都是出自《吳子兵法》。
“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爭名,二曰爭利,三曰積惡,四曰內亂,五曰因饑。”
而根據戰爭的性質,又可區分為:義兵、強兵、剛兵、暴兵、逆兵。這在表述上都是有先后順序的。
“這聽起來,吳起除了兵法,似乎在分析戰爭起因和性質,想進一步探究和分類,這好像比孫武更進了一步。”吳奪沉吟。
“沒錯,吳起有儒家底子,他的有些見解其實是融合了儒家思想的。”吳大志接著說道,“他不僅用兵如神,還在魏國改革兵制,創立了‘武卒制’;后來,又到了楚國,又進行了變法,他其實還兼具法家思想。”
吳起離開魏國的原因,明面上是小人讒害,本質上屬于功高蓋主。離開魏國之后,他到了楚國,此時他的名聲已經極大,楚悼王直接重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