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南方馬上就到,大江對岸,順流而下,找到洵山的津渡,并沒有多遠.....” 大江雖然寬廣,但是畢竟是江河航行,中原雖然航行技術不太好,但是起碼的方向感還是有的,這是基礎操作。 中原的大規模,在原始社會中,內河航運的高速發展期,是在大禹治水的時代。 大禹治理洪水時,導山導水,陸行載車,水行載舟,通過對于河道的疏導治理,用船舶編織出了一片水利運輸網,以黃河為骨干,所謂“浮于淮、泗,達于河”、“沿于江、海,達于淮、泗”、“浮于江、沱、潛、漢,逾于洛,至于南河”...... 大禹治水不僅僅是勘察地勢于水脈走向,然后因地制宜進行疏導,在疏導的同時,還把黃河,淮河,長江,泗水等全部連接了起來。 少年人詢問身邊的船師:“南方真的很蠻荒嗎?” “是啊,真的很蠻荒。” “和中原可不能比!” 有崇氏的戰士們哈哈大笑,他們是居住在中原的大部族,這次也奉命出征南方,正是因為防止三苗對水流水脈做什么手腳,所以需要一個會治水的部族前來防備。 有崇氏自然是當仁不讓。 當然,主要原因,是共工的推諉。 共工認為,派遣共工氏人前去南方,簡直是小題大做,三苗什么本事,也值得共工氏出手? “我認為,現在治理大河的問題更是必要,去年治水稍有成效,崇伯鯀說是用了新辦法,但實際上還是在我的方法上進行了一些改動而已,說到底,治水的根基,還在共工氏....” “去年,‘淫’未曾現,這是好事情,大水沒來,天下一同歡欣,所以,才稍見成效,就調遣共工氏前去南方,未免是大材小用.....我部治水至今,從上古三皇時期,自伏羲氏時始,至神農氏時始大,這千年治水的本事,沒有人比我共工更懂治水....所以,不是我看不起三苗.....” “可真不是我看不起他.....” 這是共工對于帝的原話。 中原這次派出來的大部族,除去有崇氏之外,還有數個。 云移氏,桓樛氏,大槐氏,虛云氏,俱舍氏..... 當然最厲害的.... 少年人側過頭,看向被諸多戰船包圍的,處于中央的一艘“大船”。 這是中原高價從東夷買來的,聽說是大人國打造,但是因為對于大人們來說,這艘船屬于劣質產品,所以就低價出售,但是對于尋常的人族來說,這艘船已經是堅固的可怕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