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咚!” 芒滿之野中,巨大的弩咆哮著,那粗大的弩箭被射出去,而結果讓巢岸等木工師都歡喜起來! 遠處的標靶被射中,床弩的威力終于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在反反復復試驗了這么久,已經大半年的工期結束之后,在弄廢了無數臺的試驗機后,這新的一臺,終于算是成功了。 最開始要求的三百步射程,達到了,并且還超出了一些。 當然,肯定是達不到唐典中的要求,在唐代時候,有一種叫做“紋車弩”的東西,能射七百步! 杜佑《通典》:“今有紋車弩,中七百步,攻城拔壘用之。十二石強弩,以軸轉車張弦開弓,弩臂上有七條矢道,居中的矢道擱一枝巨箭,長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鐵葉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諸箭一發齊起,所中城壘無不摧毀,樓櫓亦顛墜。” 而到了宋代,所謂的三弓床弩,其中最強最大型號的就是“八牛弩”,要一百個人進行絞盤的轉動作業,箭矢為“木桿鐵翎”,號稱“一槍三劍箭”。 把按照宋人的科技,如果能夠完全還原,完美的三弓床弩射程是一千步,換算后世單位有一千五百三十六米。 而且這玩意在宋人手里,還能加上燃燒彈..... 宋代雖然對外打仗很拉垮,但是守城確實是挺厲害,當然,問古人的精細制作方法與方式?夢溪筆談和武經總要的記錄如果不夠的話,那也就基本沒有太多了。 所以復原是一個耗時耗力的工作。 妘載以榨油機來換這個東西,其實是很賺的,榨油機相比于完整的床弩來說,其實也并不算“高精尖科技”了,但是作為糧食生產器具,地位在這個時代,還是要高于這種大殺器的。 畢竟這個年代打個仗不容易。 但是等到馳道等交通基礎建設完成之后...... 想要看一看上古時代的演習,武器裝備戰備拉動嗎? 從政哥手上學來的秦馳道,是完全可以實現這個情景的。 “成功了,算是完成了!” 巢岸擦著汗,而妘載帶來的兩個木工師,妘垂和妘柱,也同樣有參與在這場建設之中。 并沒有帶妘梁,是因為妘梁要負責部族內部的建設生產,他是不能走開的,而妘垂妘柱如果只是和妘梁走一樣的工匠路線,難免有些重疊。 所以,需要轉職??! “三百步....我們搗鼓了大半年,這么多人,還有阿紅師父的幫助,這才把這個弄完了,但是三百步,其實還是近了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