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而當中原押送三苗的大軍,回歸到他們該去的地方時,東夷與百越的戰士們,經過長途跋涉也終于回到了他們的故土。 當然,帶回去的,就不僅僅只是人和尋常物資了。 當巨大的起重機與普惠天下的犁具,被傳播起來的時候,百越的人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些東西,起重機雖然對于大戰士來說,不算太大的助力,但它強大的地方,就在于讓普通人也可以進行重物搬運作業,這樣無疑解放了大戰士的勞動力。 而犁具,就像是順著風一樣,傳播到了東夷與百越的各個角落。 百越的部族們,首先是吳越開始使用,起重機難以仿制,但是曲轅犁有很多,于是百越的木工師們開始加大制造的力度,在各個大城之間,與部落之間,進行貿易交換,而犁具的出現,使得他們今年的春耕,開始充滿希望。 小部族只能買兩三個犁具,但是大部族一口氣就要十幾個訂單,最開始還在吳越,揚越地附近買賣,后來之前參加過作戰的,其他百越的部族,都紛紛不做了。 因為需要犁具的部族實在是太多了,而大春耕已經來了,這明顯來不及了。 越早耕作越好,拖得越晚越麻煩。 于是很多部族開始自己琢磨,那種把結實的樹干,彎曲成犁頭的基礎形狀,勉勉強強,也比原來手動翻耕要省很多力氣。 于是,出現了一些打著賣南方犁的名頭,實際上是在賣低配盜版的古代販子。 而同樣,百越地區,各個部族的牛價,也開始如東夷一樣,瘋狂的上漲,牛本來就是重要的代步工具,現在又成了重要的耕作工具,重要性瞬間翻了好幾倍,一頭牛管著幾百人的肚皮,而偷牛賊的日子便更加不好過了。 而東夷方面,首先,是在大城之中流傳,隨后,便有在南方呆過的木工師開始仿制,不過東夷人倒是有些意思,因為他們發現,相同的犁具,已經在老家出現了,并且從壽丘處進貨,據說青邱九夷的某個首領還去邀請過那家人。 但不知為什么,后來這件事情不了了之,而妘氏犁的名字,也開始在東夷的大地上,在東方的大荒上流傳開來。 “來來來,昨天剛剛制作完成的妘氏犁,新的貨,在犁尖加上了銅頭,結實耐用!” 東夷的市場上,開始出現很多無授權的犁具,而重華也打聽到了這件事情,在市場的沖擊下,他的獨家授權還遙遙無期,不過有東夷的商業庇護,所以壽丘附近還是認可重華的犁。 因為質量比較好。 東海上,有“都州國”的海外之民前來中原貿易,無意間在萊夷,在天盡頭的海市上,看到了這種犁具。 于是,在不多日之后,有十副犁具,完成了“出口貿易”,被人帶到海上,開始了它們的漫長而悠久的跨國旅行。 技術的傳播,在上古時代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商業,當然對傳播者本身來說,只是為了更好的賺錢,這個道理放在任何一[51 fo]個時代都是一樣的。 文化與技術,悄然無息的開始走遍整個山海,就像是黎明前的……微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