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么,地師、山虞之人可以使用這個定理,來避免多走錯路和攀登險境,在平素的,諸位的生活之中,卻也有著大用處呢!” “諸位現在的四氣歷法,是誰修正的?是天帝放勛,陶唐之地的觀象臺,是為什么而立的?是為了農時的準確而修立的。” “你的屋子要修筑的不怕雨水,其實已經運用了這個定理。為什么傾斜的角可以把雨水滾落下去?天下的人都認為這是自然的現象,但卻不去探尋其中到底為什么,當然,大家連飯都吃不飽,誰還有空去管這個呢!” 妘載調侃了一句,周圍的人也都笑了起來,氣氛活躍了很多。 隨后,妘載拿出了衡器,這些簡單的衡器出現在這里之后,在懂得了簡單的運用方法之后,每個人都驚呼是天賜的杰作,而妘載要糾正他們,這是人的智慧。 緊跟著,不帶喘息,妘載又接著衡器丟出了一個問題:“今有五只雀、六只燕,分別聚集而且用衡器稱之,聚在一起的雀重,燕輕.將一只雀、一只燕交換位置而放,重量相等,五只雀、六只燕重量為一,問雀、燕每一只各重多少?” 妘載看著眾人,便又道:“你們聽我說,一一得一,二二得四.....” 這片土地上,開始回蕩起《九九歌》。 天色逐漸昏暗,太陽向著西天落下,這里已經聚集了上百人,在妘載的題目之中互相交談,有些人本不喜歡數學,但是他們喜歡爭論,既然喜歡爭論,那就要學..... 妘載也沒有料到一次圍觀最后會變成大型學術討論會,在看到天色不早之后,便要離開,諸人這才如夢方醒,一個個互相交流,原本陌生的人也熟悉了,變成朋友。 老人向妘載道謝,說今日一見,當真是給他打開了一扇新的門戶! 小天師也很驚訝,他以前只是認為,數字不過是打發時間的消遣物,卻沒想到里面還有這么深奧的天理! 果然,萬事萬物,凡人所知或不知的,俱都在天理之中啊! 老人道:“我以前曾經擔任過北正的職務,掌管著土地的步數與范圍,要了解各個地方土地的不同劃分,故而才想到了隸首所做的數法,以此來學習鉆研,后來,那個叫豎亥的人路過,告訴了我們這勾股數,本以為得到了一項值得鉆研的東西,卻沒想到,原來到這里,還只是皮毛啊!” 妘載也覺得很有意思,上古先民之中,能遇到一位醉心于數學的老人實在是太少見了,但得知老人曾經做過某個大部族的北正,妘載就明白了。 北正要計算很多雜駁的事情,土地和人口,包括糧食和財貨,平日中每日生產的陶器、工具,戰利品的歸類和劃分等數目,這些都需要北正去做。 妘載想了想,從自己的背包中取出一個東西,這是南方的崇伯他們已經用上的工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