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五章 政策牌打上-《不可思議的山海》
第(1/3)頁
到了約定的日子,妘載在大煉鐵廠附近的大廣場上,召集了所有工廠的人員,東西兩廠,紡織廠,車廠,印刷廠,爆炸廠,大磨坊.....人們烏泱泱的聚集過來,各自搬著小凳子,亦或是席地而坐。
原本只是想要給煉鐵廠的員工進行一次簡單的動員的,但是在三苗的那些民眾出了事情之后,妘載就改變了想法,然后開始更新了政策,想到既然接下來政策改變,那么所有工廠的人員接下來的生產與工作的方向也都發生了變化,干脆開個大會得了。
妘載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靜。
諸位大首領都被請來,而此時聚集在這里的人們,那可真的都是真正的“工人階級”。
雖然在上古時代說這個詞,讓妘載有一種錯亂時空的感覺就是了。
在眾人的聲音漸漸平息之后,妘載開始進行講話,而且帶來了兩塊板子,第一塊木板很大,上面用木牌掛著,寫滿了洪州的各項政策。第二塊則是一副空白的木板,應該是用來畫圖的。
于是有人看清了,就在下面竊竊私語:
“這些都是老油坊一進門就能看到的東西,那些板子上掛著的就是各種社會與民生的認知、說法,各種政策都是寫在這些牌子上的,要使用的時候,就把牌子的正面掛在中間的幾個空位上。”
妘載聽到了聲音,立刻接話:“說的很對!這些就是洪州的政令措施,用木牌掛在中間,只是為了看得更明白而已,事實上,我們還有很多配套的文件,如今有了紙,倒是不必再用厚重的甲骨與竹片來雕刻與書寫了。”
眾人也都紛紛夸贊起紙張的功勞來,但也有人表達擔憂,因為紙張怕水,但是甲骨和竹片是不怕的。
妘載笑了笑:“這種擔憂也是正確的,說得對,紙張雖然輕便,但它害怕水火,甲骨倒是不怕水火,但它能承載的信息有限,但紙張不怕彎折,甲骨則懼怕彎折,這天下每種東西,都有它所害怕的,對應的克制手段。”
“上古的時代,人們居住在石頭洞穴之中,在巖崖上雕刻神靈的模樣,三萬年前,水溝洞人們已經產生了太陽神的崇拜,當然,到如今的時代,他們遷移離開,或許也都滅亡了,而那位太陽神也已經消失,不再如今的神話之中流傳。”
“今天的人們,見不到古時候的日月,但是古時候的日月,依舊照耀著今天的人們。”
“三萬年前的人們用簡單的圖畫來傳遞信息,他們能雕刻太陽神的神巖畫,說明他們已經知道了如何規整信息,以及如何用信息來交流知識。”
“他們的年代比五龍氏與太古三皇更為久遠,而在五龍氏之前,我們都知道,這個天地已經有了完整的文字,有些地方已經脫離了簡單的結繩記事與圖畫交流。”
妘載說的這個事情,是賈湖甲骨,大約距離后世有九千多年,在中原河南出土了一塊甲骨文,這塊甲骨文是九千年前的賈湖人書寫的,上面刻有這世間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一共有十七個,而十七個古文字之中,第一個文字,寫的應該是“目”。
所以說,甲骨文并不是只有商朝才出現,而是早在無比久遠的時代就有了,只是文字很少很少而已,還沒有大量的發展。
妘載說完這個事情,向諸位工人詢問:
“我想說的是,生產力的改變,帶來了什么?這三萬年以來,自水溝洞人刻下第一筆圖畫之后,到如今,我們這片土地上,各種工廠的成立與發展,到如今,對整個洪州的發展起到了哪些不同的貢獻?”
“造紙廠的人先說說吧。”
妘載的話就像是在平靜的湖水中丟下了一塊石頭,讓各個廠子的人們,先自己“夸一夸”。
很快有造紙廠的人站出來:
“正如大首領所說的一樣了,紙張出現,人們再也不必耗費巨大的力氣雕刻石頭,也不必花費大工夫去刻制甲骨,抱著大量的竹片。知識的書寫與傳播變得更為迅速了,我不說其他的,就說現在洪州的識字率,現在幾乎連五六歲的孩子都會完整的書寫神農氏的《豐年歌》了。”
造紙廠的人夸贊他們自己,說對于知識的傳播起到了作用,而印刷廠的人不樂意,出來反駁,表示沒有他們進行校對印刷,這些紙張也不過就是一張張好看的竹麻皮罷了。
印刷廠的出來了,又有人不樂意,林業廠的人說,那是他們種植原材料的功勞;車廠的人們說是他們改進了車輛,所以才能把大量的紙張高效的送去各個地方;農廠的人們說,沒有他們種植糧食,這幫人哪有閑工夫去研究車輛,于是這就又卷入了農民階級.....
妘載聽到下面此起彼伏的聲音,等到他們說的差不多了,此時又讓諸人安靜一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