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完全不知道阿載點出了什么黑科技的共工,此時還在當他的釣魚佬,這五百里群山水泊,雖然不能大口吃肉,但是能大口喝水。 帝鴻那邊已經答應了共工,只要等到秋收一過,立刻過來支援,他會隨機選擇阿載的一個幸運據點然后開始推進,并且揚言一定要讓阿載知道全身銅器裝備的厲害。 一身稀有紫裝(銅器),單刷阿載副本,看人品怒爆金色傳說(鐵器)。 眼下才七月過大半,黍米的收獲季節沒到,黍米又稱大黃米,和麥子一樣喜歡干旱地區,但它一般不能連續種植,而且麥子是七月收獲,黍米是八月到九月收獲。 ...... 在古老的時代,黍米是中國的五谷之一,它在這片古老土地上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黍米比起其他作物,有一個極其強大的優勢,那就是它的熱量非常高。 吃粟米能補充脾胃,吃黍米能補充熱量和能量,吃稷米則能補充人身的精氣...這片古老大地上所謂的“五谷”,并不是隨便種植的,它們都有各自的功用,一旦配合起來,就能讓上古先民們茁壯成長。 當然,五谷雖然各有功用,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弱點,那就是產量相對較低,而這個相對的對象——就是麥子! 最上古的時期,各種谷物之中,麥子是最強大的外來谷物,到了漢朝的時候,已經明目張膽擠入“五谷”行列,它從中亞的“新月沃地”向四面八方傳播開來,最厲害的地方就在于它耐旱耐寒,而且產量賊高。 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好吃,其實是古代的民眾們沒有掌握正確的吃麥子方法,因為其他的谷物都是煮熟了就能吃,誰能知道你這玩意煮熟了口感這么差,而且誰也想不到把這玩意磨成面粉居然能打開新的美食天地。 只能說,還是外來的谷物花樣多。 可以想象,如果百谷擬人化,黍米、粟米和稷米,就像是村口嘮嗑吹牛逼的老大爺。 忽然有一天,村口來了一個穿著羊毛襯衫,梳著一頭尖尖的芒發,帶著一口地道蘇美爾外國方言的金色谷物,站在村口,開口就是《蘇美爾王表》,閉口就是《烏爾納姆法典》,絕對能給三個老大爺整的不會了。 這外國谷子,真整的一口地道的“羊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