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帶領赤水女子獻,離開這里了。 回家了,這對于她來說,是闊別三百年的溫情之語,這三百年來,她早已不記得家的模樣。 黃帝時代的部族遺址,當然已經不存在了,如果回到橋山,也只能看到變成旅游景點的黃帝墳頭。 妘載告訴赤水女子獻,你父親的墳頭成為了知名旅游景點,并且幫助你父親的舊部,幫助橋山當地的民眾,靠著旅游業脫貧致富了。 此時,赤水女子獻整個人的表情,都是茫然的。 聽說橋山還有著名的黃帝牌燒雞? 為什么三百年過去,自己的父親不僅登上了好人好事榜單,而且還開了個餐飲連鎖? 妘載的目光,則是落在赤水之北的那根圖騰上。 這是赤水之子的圖騰,代代矗立在這里。 妘載進行了祭祀,赤水之子是炎帝之妻,也是妘載的直系后人。 古老先祖的圖騰,猶如屹立不倒的豐碑。 當妘載眾人回到村落,村落中的人們,看到赤水女子獻出現,先是大為驚慌,不知道為什么赤水女子會在這個大春耕開始的時候走出赤水! 而后,他們才發現,赤水女子經過的地方,居然沒有出現大旱的變化! “不會再有旱災了,赤水女子已經控制了自己的力量,而她,也將要回到故土了?!? 妘載告訴這里的民眾,赤水女子將要離開,你們以后可以安定的生活。 但這里的民眾們,卻在短暫的沉默之后,逐漸發出慟哭之聲。 當年,他們流離失所,是赤色女子接納他們,允許他們在赤水之南生活。 那時候食不果腹,也是赤水女子教導他們,如何耕作畜牧,才有了如今的世外桃源。 而指引他們的神女,將要遠行,這里以后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經歷了巨大的動亂,又在神的指引中找到未來的方向,不知不覺,已經形成了依賴。 赤水女子會在春天回到赤水之北,在秋天出來行走抑制洪水,這七年以來,不曾失時,似乎早已經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之中,而每到春種秋收的時候,他們也都會興高采烈,為赤水女子獻上歌謠與祭祀。 但今日之后,赤水之北,再也沒有神女,他們的歌謠與祭祀,又該向誰奉獻? “各位,不要傷心,這是一件好事呢?!? “因為你們,已經不再需要我的幫助了?!? 赤水女子獻安慰他們,并且告訴民眾們,其實她的那些智慧,都來源于妘載。 那些農事歷法耕作技術開墾溝渠觀察氣象,這些所有的一切知識,都是妘載教她的,然后,她再把學習到的這些東西,教給這里的民眾。 民眾們都愕然了,他們實在是沒有想到,原來神女的背后,還有一個人。 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后往往有一個更成功的男人? “我的智慧也是積累起來的,沒有什么事可以一蹴而就,認真的生活,然后開辟更好的未來。在生命最恐懼與最低谷的時候,神出現進行引導,讓人們安居樂業,如今,村落已經欣欣向榮,故而神的工作已經完成,接下來的事情,是人們自己的事情了?!? 妘載為諸人做了告誡,村落中的民眾,因為妘載是陶唐的首領,而愈發敬畏,對于遙遠的,在大河之東的陶唐之城,愈發好奇起來。 民眾們為赤水女子獻,做了最后的祭祀,高唱著古老的歌謠。 赤水女子獻,也向他們還以歌謠,進行最后的道別。 高歌傳入云霄,進入遙遠的山野,回蕩在水波與草甸間。 妘載也被感染,不免也開口哼唱歌謠,腦子里卻突然蹦出“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詩句,頓時連連搖頭,趕快把這個念頭給驅散。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也!” 妘載的聲音帶著小調,此時已經與潴野澤村民分別,赤水女子與薃侯同騎一馬,聽著妘載的小調,疑惑問道: “你這首歌謠,聽起來有些意思,但好像只是一部分?” “確實是一部分,想聽么?” 妘載于是開始唱起水調歌頭來。 雖然音節和韻律,和當前時代的歌謠,格格不入,畢竟上古歌謠都是以簡單為主,哪里聽過如此復雜而悠揚的歌詞曲調? 幾個人頓時聽得就入神了。 鴻超更是和楚琴嘀咕,說妘載什么時候成了音樂大師了?他又不是象,難道是太子長琴給他開小灶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