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舉賢任能,選賢為王,天下的人會來舉薦他,根據他的行為來考察他,當天下的人都說他可以成為王的時候,他就應該成為王者了。” 古地亞十分驚訝:“王權自天而降,推舉新的王者,這一點倒是和我們這里相差不大,畢竟沒有其他人的推舉與限制,王權就會被某些人所自己壟斷.....” “等等!” 他忽然意識到了一些什么,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后,還不等妘載回答,古地亞立刻就繼續道: “好吧,東方的制度,讓我覺得奇怪,但這件事情,我們還是在王宮里單獨交談吧。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過于嘈雜了些。” 由于妘載與古地亞是以神喻的方式進行交流,所以旁人無法得知妘載與古地亞的對話,只能聽到古地亞的自言自語。 而古地亞所意識到的事情,就是妘載所謂的選賢任能的制度,這個制度既是驗證對方身份的一個方法,也是一窺東方社會的窗口,當然了,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蘇典爾城邦的政治制度和內部階級斗爭,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在過去氏族制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在其成長過程中,由于各自的歷史條件的不同,而其所表現的政體,即政治形式也不盡一樣,有的表現為貴族共和制,有的則是世襲制,有的則是民主共和制或君主制。 但有一點相同,那就是蘇美爾地區,雖然在古政治上,和后來的希臘諸城邦有相似性,但是他們更加崇尚于英雄主義,也就是權利的大部分,都集中在城邦統領與貴族、祭司、王室的手中。民眾對于城邦做出的決定,有建議的權利,但沒有決策的權利,而且這件事情,也是吉爾伽美什時代的事情了。 而城邦的議會,大部分都是貴族與祭司組成的。 此時,東方的禪讓制,讓古地亞感覺到一絲危機,因為他敏銳的察覺到妘載那“神喻”中的重點,重點不在于是否讓賢者繼承上一代王者的位置,重點在于妘載所謂的“賢人在耕地中,在海岸邊,在奴隸里,在屠豬賣酒,在土木工程的打灰者之間。”重點是這一句話所表達出來的信息。 那就是出身。 東方之民,選賢任能,不問出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