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胡惟庸連忙低頭,不敢多說。 王猛沉默一陣,開口道:“明天起成立一個敢死營,這次違反軍紀(jì)的老兄弟全部丟到營中去,過些日子,咱攻打脫脫,這些人沖在最前面,戴罪立功!” 眾人聞言,皆是一喜:“多謝大哥、主公。” 王猛擺擺手:“李善長,除了這六百多個老兄弟,明日有多少人要斬首?” 李善長開口道:“過江之后的降卒兩千余人,地痞、潰軍一千六百余人。” 孫驍一笑:“大哥,少六百人,看不出來的,最多明天將那些人蒙著面斬首。” 王猛瞪了他一眼:“多嘴,記得你的一百軍棍” “明天行刑,一定不要隱瞞著,就說念在有些從犯,留一條性命就是。” “孫驍,你要記住,像這種很多人知道的消息,是隱瞞不住的。” “對了,胡惟庸,記錄好這次受災(zāi)的民眾,多去走訪,送去金銀。” “那些被禍害的閨女,有咱們老弟兄的,就一定讓他明媒正娶了,沒有的也一定要安排好,反正我軍中漢子多。” “這一次最重要的就是善后,你親自去走動,不要讓人鉆了空子。” “還有,重點查一下今天來逼宮的那些豪紳,找兩家名聲差點的,抓來斬首,不是誰都可以來逼宮的!” 胡惟庸頓時抱拳:“諾!” 王猛又對李善長說道,“明日行刑,金陵的降官和城中財主大戶,百姓都得旁觀!” 李善長點頭稱是。 待到眾人離去,王猛也是稍稍喘息。 “他奶奶的,又要老子善后。” “胡惟庸也是不中用的,讓他約束好,還是有六百多個弟兄。” …… 時間線回到破城之前的一夜。 此時的王猛大帳之中,王猛開口道:“咱若是取得金陵之后,如何可收民眾之心?” 陶安開口道:“主公仁慈,約法三章可盡收人心!” 王猛臉色平淡,只是直勾勾的盯著陶安。 陶安被他盯得有些惶恐,以為自己說錯了什么,剛想要告罪。 卻見王猛哈哈一笑:“主敬所言甚是,下去吧。” 陶安頓時明白自己的答案不讓主公滿意,只能退下。 王猛又問李善長:“百室看如何可盡收民眾之心?” 有了陶安的前車之鑒,李善長自然是不會回答什么仁慈。 但是一時之間也沒有主意,只能搖搖頭。 王猛臉上依舊帶著笑容:“那退下吧。” 最后王猛又看向胡惟庸:“公有何高見?” 只見胡惟庸捻著胡須,得意一笑:“臣無高見,不過有一毒計。” 王猛頓時來了興趣:“說來聽聽。” 胡惟庸開口道:“主公在淮西,只需要約法三章便能收盡民心,蓋因蒙元殘暴,且淮西之地連年災(zāi)禍,無數(shù)流民滋生,主公攻城放糧,且仁厚待人,活人無數(shù),固得盡民心。” 王猛哈哈一笑:“而且咱出身便是淮西,鄉(xiāng)親成黨,自然親近。” 胡惟庸連忙點頭:“主公所言甚是,但是金陵的情況又有所不同。” “金陵地處魚米之鄉(xiāng),向來富庶,況且有長江天險,遠(yuǎn)離戰(zhàn)亂,主公此來,殺其子弟,攻其城池,此大仇也,如何能以區(qū)區(qū)仁義而收心?” 王猛點點頭,這就是他擔(dān)心的。 英雄往往需要丑角的襯托,但是金陵百姓本來就是生活良好,王猛的仁慈只不過是能保持他們原本的生活,不成反差,何來的感激? 而且王猛破城,使得他們死了許多的子弟,恨王猛的人更多。 王猛此時的仁慈,或許在他們看來不過是蹬鼻子上臉的本錢而已。 胡惟庸緊接著開口道:“所以臣言,破城之后,定不能仁慈,約法三章。” 王猛點點頭:“以你所見,應(yīng)當(dāng)如何做?” 胡惟庸神秘一笑:“我軍是紅巾,賊也,破城殺戮劫掠,裹挾百姓豈不是正常?” “待破城之后,可放縱軍士,四處禍亂,待到城中生亂,主公斬作亂之將士,施展仁政,可收民心!” 王猛聽著不由大怒,重重一拍桌子! “大膽!” “此計非正道也,胡惟庸你入邪道了!” 胡惟庸聞言頓時有些恐慌,連忙跪倒在地:“主公息怒,臣知錯!” 王猛面色溫怒,重重一揮手:“此計不可再說,退下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