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個問題。 就顯示出了,朝堂上,文臣和武將的區(qū)別。 馮劫繼續(xù)說道:“昔年,張儀鼓動楚國滅越而全軍南下,卻不防北邊秦軍,遂被司馬錯將軍率軍奇襲房齡,一舉奪取了楚國的糧倉。今日北方亦如蒙恬所慮,一旦日久,若是胡人形成連橫合兵之勢,必成大患,到時若是草原被月氏一統(tǒng),原諸胡,則勢力日盛,若是我秦國東出還要滅燕齊楚之時,而北面,唯有李牧,蒙恬一支邊軍對應(yīng),不正如,當年張儀說楚,司馬錯攻房齡之鑒嗎。” 馮劫的意思是明確。 蒙恬做的好。 蒙恬頂呱呱。 王綰頓時說道:“秦國上下糧食本就不多,雁門關(guān)乃是新進關(guān)要,關(guān)內(nèi)制地尚未安穩(wěn),此時行兵,本相便覺得有失妥當,然而,若是調(diào)集蕭關(guān)糧食,那胡虜攻打蕭關(guān),又待如何,蕭關(guān)乃是關(guān)中之頸項,蕭關(guān)一失,怕是十倍于雁門,諸位將軍可有考慮。” 章邯此時想了想,上前一步,道:“末將以為,丞相所慮有所不全。” 王綰看著章邯道:“那你說說,有何不對。” 嬴政也看向這個二十多歲的將領(lǐng)。 章邯正色道:“戰(zhàn)國以來,秦趙燕歷來是華夏抵御北狄的北三軍,而三國昔年歷來傳統(tǒng)都是各自為戰(zhàn),胡虜打哪國便是哪國接戰(zhàn),北狄久戰(zhàn)成精,后來不再襲擾強大的秦國,也就是蕭關(guān),而專行攻打趙燕兩國,遂使趙國最精銳的邊軍始終被纏在草原不能脫身,而燕國在秦開地以前幾乎被胡虜打得無還手之力,而后來,秦開地北伐胡虜,讓北部丘林氏的國土日益漸小,這些胡虜便開始不斷的偷襲趙國以求顏面。” 群臣紛紛點頭。 對章邯更是刮目相看。 暗道這等年歲,能上朝堂的,確實不簡單,可謂一語見的。 嬴政贊許的道:“接著說。” 章邯拱手說道:“隨后,李牧以二十萬飛騎,破諸部落,驅(qū)逐單于王三千里,至此得以太平,昔日,東胡林胡如此勢大,非今日丘林所能企及,如此誠然,其都不敢攻打蕭關(guān),何論今日之蕭關(guān),有此可見,丞相多慮也。” 章邯繼續(xù)說道:“時才,馮將軍比喻得當,雁門之重,就如今來說,遠勝蕭關(guān),可謂天下第一雄關(guān),雁門破,天下亂,雁門在,天下安,所謂萬全,便是無戰(zhàn)亦不能無備,何論如今蒙少將軍只是調(diào)集糧草一條,并未提及增兵,已是為大秦現(xiàn)狀而考慮,竟然如此,即便我等不能相助,也不能治罪。” 章邯的意思。 也就是在目下的情況。 要重新對雁門進行考量了。 要在短期內(nèi)拿下丘林,北部就會安定,震懾草原其他部落,如果強大的秦國連丘林都打不過,或者無法盡功,那必然會讓其他人乘風而動。 一時間。 王綰等朝臣們,頓時說不出話來。 只要調(diào)集了糧草,就肯定有一邊要餓肚子,到時候,相關(guān)的官吏就會不斷的來煩他這個丞相。 最重要的是! 還要付出三倍的糧食。 趙佗道:“大王,臣以為,少將軍此舉,未必不好!” 嬴政來了興趣,問道:“趙將軍何意?” 趙佗說道:“關(guān)中秦法深入人心,已有兩百年,故秦法之下,無人不尊,少將軍此舉,看似冒險,可若一旦以秦法告示,山東列國曾經(jīng)的百姓,便知秦法之害,秦法之威,豈敢違背,時至當時,則百姓信服,治理便可再無阻礙!此舉可得民心。” 眾人聽完。 也都打量起了這個年輕的將軍。 眼光獨到啊。 熊啟等人也是感嘆不已。 嬴政聽完,哈哈大笑,對著蘇劫問道:“太傅,將軍們真乃我秦國棟梁!所言所思,極合寡人心意。” 蘇劫看著這朝堂上的新血,也不由放下了心。 隨即說道:“秦國以天下為己任,決然不能教胡虜大軍踐踏中原!若是胡虜真的長驅(qū)直入,秦國縱然一統(tǒng)天下,但我等身為華夏之人,亦愧對華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