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嬴政內(nèi)心贊賞,看著章邯等一干踴躍言說的少壯派將軍,笑道:“諸位長策不拘泥,寡人由衷為諸位感到高興!” 嬴政停頓了少許,接著問道:“那此次若是寡人征伐燕國,即是太傅所問,我大秦是擊潰敵軍,還是不必全殲敵軍?諸位但說無妨,王綰,你也可以說說。” 將軍們這一邊,思想覺悟還讓嬴政放心的。 如果按照以往,齊國并立,強弱環(huán)視,但如今的局面和以往卻是大大的不同了。 天下就剩下四個國家。 秦國也不想在看到出現(xiàn)一個像趙國那樣有著無比凝聚力的敵國。 王綰略微思考,于是說道:“大王,秦國為耕戰(zhàn)之國,以斬首記功為根基,已延續(xù)一百余年,此等律法之基礎,固然在于激勵士卒戰(zhàn)心,同時,也在強烈的強調(diào)秦國的戰(zhàn)法,本就是一種完全徹底的斬首殲滅之戰(zhàn),長平大戰(zhàn),白起大軍一舉摧毀趙軍五十余萬,俘虜二十余萬而坑殺之,其根本,深藏在這種全殲敵軍的酷烈戰(zhàn)法之中,臣以為,今日的秦軍,確實不能再如此了,真要說理由,也只有一個。” 嬴政道:“何等理由?” 王綰繼續(xù)說道:“所有作戰(zhàn)國的軍兵人口,都將是秦國的臣民,都將是未來一統(tǒng)大國的可貴人力,恣意殺戮,只能適得其反,不僅給未來一統(tǒng)大國留下無窮后患,即便統(tǒng)一之后,這等禍患能給大一統(tǒng)的秦國帶來什么樣的傷害,更是我等今日無法預料的,但是,若是思慮前后之顧慮,對現(xiàn)在來說,素以斬首殲滅戰(zhàn)為根基的秦軍,若要變革,其難度是異常之巨大,此方權衡,非一日可定奪,上將軍有此二問,其深意必然是在警醒朝堂,欲未雨綢繆了。” 王綰的話。 無疑也同時獲得了大部分人的認同。 王翦忽然神色一亮,頓時上前一步,說道:“大王,臣知道該怎么做,臣知道上將軍的用意了,若是此事能成,我大秦必能再次開疆拓土,不費一兵一卒。” 嬴政立刻神色一亮,滿朝嘩然,道:“將軍快快說來。” 王翦說道:“春秋戰(zhàn)國以來,列國戰(zhàn)事頻頻,八成在戰(zhàn)事之前,多會考慮此戰(zhàn)各種因素,用以決定是否開戰(zhàn),若對己方不利,則應多方尋求避戰(zhàn),然則,一統(tǒng)天下之戰(zhàn),和滅國卻大有不同,無論敵國是否好打,無論能夠抵抗,這戰(zhàn)都必須打,對秦國來亦然,若不能摧毀敵國之抵抗力,否則,敵國必然不會自己降服,惟其如此,不經(jīng)大戰(zhàn)滅國,亙古未有,春秋戰(zhàn)國八百年來就諸侯一百余國,其不戰(zhàn)而滅國的,更不可能有了。” 章邯趙佗等人,也紛紛點頭。 確實如此。 哪怕就是昔年彈丸大小的陳國,面對如此巨大的楚國,都是打,打不過逃,找了新國都再打。 可是若是換一個方式,楚國未必是因為要滅你來打陳國,陳國會誓死抵擋嗎? 這就是在戰(zhàn)事以前的權衡。 王翦接著說道;“兵法所運,‘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然而,此戰(zhàn)法只適用于在戰(zhàn)國之間相互對抗的局部戰(zhàn)中,才有可能實現(xiàn),譬如以強兵壓境,迫使對方不敢大戰(zhàn)而割地求和等等。可是,若是放在滅國之戰(zhàn)中,事實上是不可行的,也就是說,要一個國家滅亡而又企圖放棄最后的抵抗,至少,亙古至今尚無成例,夏商周三代以來,沒有不戰(zhàn)而能一統(tǒng)天下者,那么,如今大王欲對燕國用兵,到底是滅國之戰(zhàn),還是討伐不義之戰(zhàn),若是前者,無路可選,若是后者,便可迫使燕國割地討降,大王以為呢。” 秦國的朝堂上頓時安靜一片。 鴉雀無聲。 方到此時,眾人才意識到蘇劫謀略之長遠。 忽然,嬴政將手里的書簡再次打開,連連拍手,連道三聲好。 讓群臣莫名其妙。 忽然,熊啟說道:“王將軍,如你所言,秦國確實可以以討伐不義的名義,逼迫燕國割地,上將軍想必必然是為了謀奪燕國的易水要塞和督亢糧倉,可是燕國是否會答應先不說,我秦國攻打燕國,此次的名義是討伐其背后不義之行為,哪怕就是燕國答應了,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得到這兩處重地,可是,難道日后我秦國不準備滅了燕國嗎?若是那時,秦國還有什么名義來昭告天下攻打燕國呢?以兩地而失燕之一國,孰輕孰重?” 王翦頓時皺眉。 現(xiàn)在秦國,已經(jīng)恒強于天下,不可能不顧名聲,隨意的去攻打別的國家。 春秋戰(zhàn)國以來,夏商周屹然,即便詭計來去橫飛,但突然出兵去打你,蘇劫也是不敢這么做的。 當年三晉和秦國雖然老有征戰(zhàn),那是因為四國恩怨太多,隨便撤一條都能出師有名,但是,燕國不同。 燕國除了和齊國相互經(jīng)常打架以外,和秦國沒什么世仇。 可以說,孝公在的時候,燕國還在東海釣魚! 嬴政接口說道:“誰說秦國沒有理由?我秦國得了督亢易水,你們以為就結束了?還有一場大戲等著燕國送上門了,太傅思量,當真匪夷所思啊!原來,太傅要的是薊城。” “什么???” 一百余臣子瞪大了眼睛看著嬴政。 還有? 怎么可能? 王翦亦覺得都不可思議。 嬴政將另一密信鄭重的收好。 立刻說道:“寡人決定,向燕國發(fā)起不義之戰(zhàn)的討伐,傳寡人國書,命燕國割據(jù)易水和督亢,否則,寡人,必滅其宗廟,以正天下視聽,此次伐燕主帥,寡人便交托于王翦,你抽調(diào)潁川,上黨,關中,合二十萬大軍前往雁門關。” 群臣看到嬴政已然篤定,自然不在多言。 也就是說,大王還是決定要迫使燕國割地了。 “大王英明!!!” 王翦忽然說道:“大王,臣不明?為何上將軍要取薊城?這我等如何來的名義?” 其實,燕國的地域還有遼西,遼東,取了薊城,雖然不至于獲得了燕國所有的土地,但是,也等同于滅國了。 除非遷都。 嬴政哈哈一笑道:“恕寡人不能細說,但是,寡人問王將軍一句,若是王將軍要攻打薊城,需要多少兵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