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章邯道:“上將軍,此處,末將等如何處置。” 蘇劫道:“事關宣太后,此事不易宣揚,離去之后,將這里原封不動的掩埋,相關士卒,盡數封口,許以大利。” 章邯領命。 隨后,蘇劫再次對李斯說道:“李斯,此次回到咸陽之后,本侯會啟稟大王,重建人俑,以作君王陪葬大墓,此事就全權交付給你來做,你便按照呂相當年的規劃,來興建這處陪葬坑,同時,你要廣布天下,讓此事,不管是齊國,還是楚國,力求中原皆知。” 李斯道:“天下所知?額!武侯放心,下官知道該如何做。” 眾人關閉了石門,隨即,五千士卒開始填埋。 那封塵在地下七十年的墓室再次歸于沉寂。 蘇劫立在坡源上,看著大墓被掩埋,這處墓室的場景,除了被玄女刺穿了一個人俑,可謂是紋絲不動。 既然如此。 一旦此事被天下所知,那誰最害怕。 蘇劫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劉邦身后沒有玄女,定然難以成事,那同樣的道理,項羽身后若是沒有鬼谷,那又如何呢? 朝堂之上。 蘇劫對著嬴政道:“大王,所謂,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含珠鱗施,鐘鼎壺濫,馬衣被戈劍,可延萬世帝基,如今,秦國彌大,冠絕古今天下,豈有不作仁君之治,臣懇請,興建驪山大墓,為秦國延帝業之基。” 百官,誰都想不到。 武侯居然提出了當年呂不韋當政之時所做的事情。 然而,作為君王來說,帝王陵墓在夏商周直到戰國,這都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便如蘇劫口中所言的道理。 陪葬,不僅要大,還要金縷玉衣,將馬車,馬匹,衣服,戈劍,都要葬于其中。 嬴政聞言,道:“馬衣被戈劍?太傅所說之事,寡人亦認為可行,可是,戈劍到是好說,那馬衣如何來做,難道,讓寡人將生靈陪葬于其中?是否太過?” 李斯立刻接口說道:“大王,臣以為,太傅所言,事關社稷,按照古禮,馬衣被戈劍,乃是帝王之姿,不可更改,然而,秦國不敢隨意磨滅生靈,不如,以陶俑而代之。” 說道陶俑。 這朝堂上大半的楚人,都是紛紛點頭。 李斯道:“馬,自然不可用活馬,而戈劍若是隨意陪葬,顯得,太無格局,而我秦國,武威以振天下,那為何不以陶俑而替之,將陶俑作成馬俑,展現大秦武功傳世千載,讓后人銘記華夏和大秦,以大秦的銳士之姿態,作成人俑,人俑手持戈劍,驅策良馬,成古往今來,天下唯一之兵馬大俑。此舉,以國運來說,鎮守秦國萬萬世昌隆,二可實現馬衣被戈劍的帝王姿態,兵馬俑一成,大秦萬世不衰,一舉兩得。” 嬴政一聽。 頓時心中一片火熱。 夏商周以來,誰做過兵馬俑,用李斯的話說,兵馬俑可以展現大秦銳士的風貌,震懾千古,讓后人瞻仰,大秦的風貌將永記在世。 嬴政連說三個好。 群臣紛紛附言。 李斯皆這說道:“不但要馬衣被戈劍,臣以為,如此大秦銳士,事關秦國昌隆國運,所作之人俑馬俑還需尋遍天下最好的工匠,精心雕琢,力求于真人無二,不僅如此,人俑馬俑完成之后,還要采集東海之漆,加以著色,這便意味著天下之人,共建大俑,千萬年后,秦自存人心。” 李斯的話讓蘇劫聽完,不由暗道真是個大才。 蘇劫只是讓李斯想辦法布告天下。 尤其是齊國和楚國。 李斯也是苦思了一夜,如何來做到傳遍天下。 首先,尋遍天下最好的工匠,而善做人俑的工匠在何處,那自然是在楚國去找。 然而,要上漆。 兵馬俑的漆在后世勘驗,知道是一種在東海也就是齊國,特有的一種漆,這種漆有多難得呢?簡單的說,兵馬俑身上的漆一畝地生長的樹木所制成的漆,只夠半個人俑。 要做千萬個。 那要多少樹,多少時間。 而這些東西,在齊國,作為西垂的秦國是半點沒有的,所以,秦國能上色的地方,大多都是秦王宮,其余皆是黑色。 蘇劫附和道:“大王,興建兵馬俑,乃秦國內治大政,雖不急于一時可成,但也可以進入政務之重列,以三十年為期限,終得以竣工,此工程不勞人力,只花時間,可全秦之功業,臣認為廷尉之言,可以實施。” 嬴政喃喃道:“兵馬俑?好一個兵馬俑!” 嬴政看著李斯,道:“廷尉建議,寡人深以為然,此事既然如此重要,興建人俑之事,寡人便交給你來辦,你定要給寡人辦得漂亮,寡人定會重賞于你。” 李斯立刻驚喜,稽首道:“臣,領命!” 其余之人,羨慕不已的看去,內心深處,連連嘆息,他們怎么就沒想到,呂相還留下了這么一個大事。 …… 薊城陷入了緊張慌亂的巨大旋渦之中。 荊軻刺秦,其結局出人意料,樊於期的反水對燕國朝野如當頭一棒,更是平地驚雷。 太子丹聽聞之后,整個人驚愕攻心,欲哭無淚,聽道逃回燕地的使者講訴著當初秦國朝堂上的那一幕之后,更是哼都沒哼一聲直接暈厥了過去。 夜來。 姬丹忽然醒來,頓時捶胸頓足大哭,直到天亮,托著疲累的身體趕往了薊城王宮。 荊軻刺秦,原本就是驚世密謀,被寶藏的嚴嚴實實,朝野上下,可謂此前是極少人知道,此時,忽然出現的變故傳遍了朝野,以及市井鄉野,燕國上下無不驚訝的聚相議論。 一時間,連面臨亡國危局也似乎沒人顧忌了。 眾人還處在被雷擊的懵然狀態之中。 朝堂上,眾人心緒復雜的看著姍姍來遲的太子。 姬喜坐到王座上,也是一言不發,看不出其半點到底是喜還是樂。 姬丹將荊軻刺秦的失敗全部講了出來。 群臣也都是垂首而聽。 鞠武痛哭不止,讓人更是膽戰心驚。 可以想象得到,這件事傳出來了,其他國家,哪里敢和燕國為伍,燕國連秦王都敢殺,難道就不敢殺齊王和楚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