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西德專家-《金色年代之我的1988》
第(1/3)頁
見在場所有人包括劉莎莎和那個討厭的郝爽的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潘家豪再次找到了自己就是世界中心的感覺,化身為自信滿滿的元氣少年。
他步伐堅定地走到生產線前,摘掉蛤蟆鏡,用他那兩顆黃豆粒大小的眼睛開始對設備狀態進行復核。
幾分鐘之后,他結束了復核,瀟灑地比出了一個OK的手勢,大聲說道:“生產線設備狀態均屬良好,可以進行開機調試!”
伴隨著這句話,現場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隨后站在送料機前面的港方技術人員就按照潘家豪的指令按下了送料機的開關。
郝爽站在一旁暗自感嘆不已,不得不說這個時候港臺的技術人員在大陸的地位真是高啊!
如果換成上一世,哪怕僅僅是設備調試,有劉衛東這個副局長以及王道俊這個彩楓陶瓷公司的經理在場,別說是小眼郭富城只是港方的技術負責人,就是換成港方的董事長譚金軒過來,也得請劉衛東下達開機調試的命令。
不過從這個細節也可以看出這個年代大陸企業對先進設備和技術渴求到什么程度。對于這些剛剛打開國門眺望世界的華夏工業者們來說,可以說是愿意用一切代價去換取世界上先進技術對華夏工業的洗禮。
在送料機的轟鳴聲當中,傳送帶高嶺土、粘土、石英粉、長石粉、方解石粉等各種原料送到高高聳立的高位泥漿罐里。
十幾分鐘之后,泥漿罐里的原料達到了額定容量,送料機停止送料,泥漿罐里攪拌裝置開始旋轉起來,開始對原料進行混合攪拌。
按照內奇公司的工藝流程,原料要在泥漿罐里攪拌五十分鐘到一個小時,才能夠讓泥漿的比重和流動性達到要求,然后再把泥漿通過注漿管道,輸送到注漿生產線前方的三十套模型當中去。
這只是生產線的初步調試,劉衛東身為副局長,局里還有一攤子分管業務要處理,自然是不能一直留在調試現場。
他站在現場,觀摩了泥漿罐里的攪拌裝置正常運行了十幾分鐘,看看沒有什么故障,就向郝國慶打了一個招呼,回一輕局去了。
劉莎莎雖然很想留下來陪郝爽,但是財會學校實行的是坐班制,她雖然沒課,但是也不能不去學校,遂跟著劉衛東一起離開了現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