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國子監祭酒兼禮部尚書孔穎達可是如今天下赫赫有名的儒家大師。 在李二陛下還是秦王殿下的時候,便在打敗王世充后將孔穎達恭敬的請入秦王府,教導長子李承乾儒家思想,也就是后來的太子殿下。 李二陛下登基后便論功行賞,封孔穎達為國子監祭酒兼禮部尚書一職,可謂是實至名歸,眾望所歸。 “老師在上,請受學生一拜。” 吳普光恭敬的施禮說道。 “普光啊!好久不見,還記得我這把老骨頭啊?” 孔穎達略顯不悅的開口說道。 “老師,學生終生不敢忘記老師恩德。” “既然如此,為何多年未來看望老師?就連跟為師索要前朝試卷都是委托他人代勞?” “老師,學生深感愧對老師教誨啊,這么多學子,老師是對學生期望最高的,可是學生卻是讓老師失望最大的,只落得個萬年縣令的官職,實在有愧老師厚望,學生無顏面對老師。” 吳普光深有愧疚之色的開口說道。 “普光啊!不管是縣令還是侍郎,無論在什么地方?處于何種官職?都要有一個清正廉潔的心,為百姓著想,為國家社稷著想的心。只要你踏實努力,在萬年縣干出好的政績,老師也好在陛下面前開口,替你美言幾句。說實話,憑你的才華做個縣令確實屈才了。” 孔穎達語重心長的開口說道。 “老師,如今學生在萬年有幸教導一學生,此人天賦異稟,才識過人,乃是今年萬年縣春闈的紅榜榜首,昨日他研制出一種鵝毛筆,學生看后大為欣喜今日特來讓老師查看一番。” 說完吳普光從衣袖之中將鵝毛筆取出,交到了孔穎達的手中。 “這·····這是筆?” 孔穎達仔細端詳后震驚的開口詢問道。 “回老師的話,確實是筆,而且寫作速度能提高數倍不止,極大了提高了學習寫字的速度和效率。” 吳普光據實開口回答道。 “普光,你隨老師到書房來。” 孔穎達激動的說道。如果此筆真如吳普光所言,那天下學子將會對此造筆之人感恩戴德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