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三年-《全民劍圣》
第(1/3)頁
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筑。
商業(yè)、經濟上的變革,只是整個時代變遷的一個引子,本來就關系頗好的“一線三城”之間,接連簽訂了不少補充協議,在聯盟盟約的基礎上,補充了相當多方面的深化合作。
包括且不限于軍事互助、政治協商的具體原則,最直白的一點,就是軍力、戰(zhàn)力進行了整合。
說起來簡單,但這卻等于實質上的政治、軍事聯合,是真的開始把三城變得一家人。
最先開始的,就是官方層面、背景的戰(zhàn)團、軍團整合,還有民間武力的注冊、軍銜授予問題。
前者那可是非常敏感的政治問題,那意味著三城的官方軍隊和直屬戰(zhàn)團,會在一個“個體”的意志下進行協調,那么就有有一個集權機構的誕生......也意味著三城高層會放棄自己那部分有效主權。
直接整合是做不到的,三方的制度、編制天差地別,秀江是全體軍事化的一二三四五軍團,一切從大規(guī)模戰(zhàn)場出發(fā)。
興平人是以算師為核心的“模塊化”戰(zhàn)團,主要應對各種多發(fā)情況,中小型的快速反應能力極強。
時遷城是十二部委制的功能型散養(yǎng)軍團,軍部所轄軍團最多只有官方總戰(zhàn)力的五分之一,整體軍力非常雜亂,民間戰(zhàn)力其實才是主流。
三方的戰(zhàn)斗方式和習慣也完全不同,強行統(tǒng)合既不現實也多半會起到負效應,但整合行動依舊開始了。
緣由?這次聯合行動的聯合指揮部,就是一個合作模式的成功探討。
三方各出一部分核心高層,組成一個常態(tài)存在的聯合指揮部.....名義上是更為緩和的“軍事協調委員會”,對三方軍力、戰(zhàn)力部署進行調配,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慣例甚至規(guī)則。
而這,就是意味著很多本質上的改變。
最直接的,就是應對新時代的挑戰(zhàn),周遭外族的壓力,興平城可以投過這個委員會,直接從另兩城直接抽調兵力來應付威懾,那可和求爹爹告奶奶式的求援打報告完全不是一個效率.....可期待、值得信任的兵力,才能算作大局中的有效棋子,那么中部區(qū)域應對其他外族,會有底氣很多。
委員會剛剛組建,第一個命令就發(fā)出來了,組建一個由六城精銳構成的游騎兵戰(zhàn)團,名為“秋狩軍團”。
這無疑即使對其職責的描述,又是對這場“雙秋狩獵戰(zhàn)役”的紀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