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臣奇謀-《玫瑰與百合》
第(1/3)頁
朝廷眾將士們大捷后,大擺筵宴,把酒顏歡,將士們紛紛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大伙兒你一言我一語,暢所欲言,推杯換盞,道不盡的喜悅與大快人心。大伙兒合計著再將華耐的殘余勢力降服,那么班師回朝便是指日可待了。將士們無不對這梁王的深謀遠慮,足智多謀佩服得五體投地,大伙兒親切的稱其為諸葛孔明在世。
正當大伙兒為這酣暢淋漓的勝利慶祝之時,朝廷信使到來,給梁王奉上了皇帝親筆書信。
梁王展信一閱,眉頭便是緊皺起來,書信上是那么說的,“梁王!你自率眾平叛大軍遠征南下,可謂鞠躬盡瘁,冒死平叛,忠心耿耿,乃朝廷之大福也。孤日日思念兄長,想想與兄長日日促膝談天,天南海北,無話不聊,那日子真是太過愜意,如今兄長遠征已數月之久,便是捷報頻傳,孤深知這匪寇之狡猾,剿匪大任,絕非一朝一夕之事。然孤實在是對兄長日日思念,兄長視情況,可否回朝一見,孤便與兄長一敘,方能解得這思念手足之情也。”
梁王看罷,心中便是一片溫熱!罷了!罷了!還得說是一奶同胞,手足之情呀!皇帝雖日理萬機,伏案操勞,然這心依舊在掛念遠征在外的兄長,可謂是真情流露。這令他感覺十分感動。他又何嘗不思念圣上呀!然現在回去又豈是時候呀?這剿匪馬上就要勝利在望了。在這個節骨眼上,自己若是回朝,萬一華耐這邊有什么變故,很可能就會前功盡棄了,說實話,他對大將軍沈毅不是太放心。此人有勇無謀,恐不是華耐的對手。
梁王盡管是思緒良多,百感交集,然理智告訴他,現在還不是回去的時候,便隨手取過紙筆,草擬書信一封,遞與朝廷信使,令其捎給皇帝。 皇帝接過書信展閱,但見上面寫道:“陛下!為兄遠征南下,一恍也有數月之久,時時刻刻秉承為朝廷平叛剿匪之宗旨。不敢有絲毫怠慢,如今剿匪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也正處于關鍵時期,此時為兄若回朝,這邊便如同群龍無首之狀,恐那惡匪華耐有變,便是前功盡棄。然為兄又何嘗不在想念陛下,好在剿匪平叛已接近尾聲,我們兄弟倆很快就能團聚了。望陛下不用擔心,為兄在這邊一切都很好,將士們的士氣也是空前高漲。待到班師回朝那一日,定然酣暢淋漓好好大喝一場。”
皇帝手中擎著這封信便是傻在那里。什么原因呀?很明顯正如段哲所料,自己招人家,人家梁王不回。
那日段哲提到,恐梁王有異心,皇帝無論如何也不相信自己的親哥哥有謀反篡位之心。
段哲便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他令皇帝起草書信一封,大致內容當然是極盡溫情之言,表達對梁王的關心,并表示對兄長的想念之情,希望其回朝二人可以見上一面。若是梁王欣然應允,及時趕回,這便證明了這君臣二人的擔心都是多余的,人家梁王根本就沒有異心。
若是梁王不回,證明這里必然有事情,因為很有可能梁王是心虛,誤認為自己與匪寇華耐勾結的事情,已被朝廷發現,故此不愿回朝,畢竟他知道很可能招其入朝,會將其擒獲。定然不會回來。
皇帝不由得擎信之手微微顫抖著,看著梁王那清秀的字跡,心中真的很不是滋味,他倆兄弟之情曾經是如此深厚。二人幾乎無話不談。沒曾想他竟然想謀反篡位。真是令其寒心不小,他萬萬也沒想到梁王有異心,他若真是對梁王懷疑,就不會將這四十萬平叛大軍安心的交給梁王。事到如今,可如何是好呀?
皇帝無奈之下,只得將段哲招來,將梁王這封書信,交給他。
段哲接過書信,仔細覽閱,便是無奈地搖搖頭,“陛下!臣說得沒錯吧!這梁王果然有異心,這下您終于相信了吧?”
皇帝也是連連點頭,“愛卿!事到如今,該如何是好呀?你想想辦法吧!”
段哲沉思片刻,“陛下!事到如今,只能發生一件重大的事情,這件事情要大到讓梁王沒有理由拒絕回來才是,那什么事情如此之大呢?無非就是婚喪嫁娶之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