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雖然筧國和琮國沒有正式開戰(zhàn),沒有在戰(zhàn)場上廝殺,但是邊境處此番悄無聲息的戰(zhàn)役,琮國大勝! 筧國損失慘重,短時期內(nèi)是不會輕易開戰(zhàn)的,正好也給了垂暮之年的琮國休養(yǎng)生息的時間。 以垂暮之年來形容,不是虞牧淮太悲觀,而是她非常清醒。 前幾任皇帝的各種作、各種鬧騰,不是她這短短四年就能恢復過來的。 于是,在不久之后筧國拋出橄欖枝,提出要以和親來談和平條件的時候,虞牧淮動搖了。 是的,在琮國捉拿帖木成的一個月之后,筧國派使者前來,主動提出想要和談。 消息傳來,朝堂上下皆為之震蕩。 筧國和琮國兩國在邊境的紛爭由來已久,在萬知昕之前的好幾任皇帝都深受其擾。 這是一個橫亙在最近幾任皇帝心頭的大問題,也是朝堂上經(jīng)常會提起的大麻煩。 筧國地處草原,常年天寒地凍。 與琮國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條件,使得筧國民風彪悍。他們常年都是吃肉,稻谷和蔬菜較少,所以人們普遍體格壯碩。 這也使得筧國有得天獨厚的打仗條件。 他們的士兵都比琮國士兵個頭要大一些。 從前兩國還能分庭抗禮,自從先皇掌權以來,琮國連吃敗仗,國力逐漸減弱,琮國也越來越頹勢。 筧國本就強勢,只想著一舉拿下琮國,進入環(huán)境更好、更適合發(fā)展生存的中原地帶。 歷來朝堂上的大臣們只會猜測琮國何時會主動議和,從未想過筧國竟然主動派了使者前來談論此事。 這讓眾臣如何不震驚。 不過震驚歸震驚,正經(jīng)事還是要辦的。 究竟要不要議和。 朝堂上爭論不休,很快就分成了兩派——主和派與主戰(zhàn)派。 主和派認為,琮國近些年好不容易有所好轉,國力逐漸恢復,此時正是人民休養(yǎng)生息,建設國家的時刻。 越晴山脈一戰(zhàn),多虧了皇上,唔......夜觀星象,未卜先知,才有了如此大捷。 但若是正面硬碰硬,琮國不一定是彪悍的筧國軍的對手。 戰(zhàn)爭最是勞民傷財了,軍餉、糧食、武器設備、重建等等....每樣都是巨額支出。 幾場戰(zhàn)役下來,就會將這些年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本錢再次揮霍一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