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火最終還是燒到了陳默身上,你陳默不是不想回洛陽么?好,我們來找你。 而且不止一個,楊彪、鐘繇、趙溫三人聯袂而來,這個分量,就算陳默也不能避而不見。 “諸位來意,默也清楚。”接過徐庶遞來的清水,陳默喝了一口,看著三人笑道:“三位可曾想過,我軍中將士之所以上陣殺敵奮不顧身,并非我陳默有多厲害,而是這書院制度,給了這些將士子弟一個入仕的機會,他們才愿意拼,敢拼。” “這天下之事,總與名利脫不開關系,或許諸位覺得有些俗,但不是所有人都超凡脫俗,我等既想要讓三軍將士用命,早日平定天下,卻又將他們視作牛馬,不愿意給半點好處,世上哪有這許多好事?” 有道理嗎?很有道理,但三人此番前來,可不是來跟陳默論道的,三學紀要的出現,注定今后朝廷取士,將會改變形式,士族門閥要讓出來的東西,眼下是看不到,但長此以往,等于士權必然衰落。 大漢經桓靈二弟,自中平年間解除黨禁之后,士權才逐步掌控權柄,如今三學紀要的出現,卻是隱隱有阻止士權繼續膨脹的意思,這也是朝堂上很多人不滿的根由。 有些事情,不是說話好聽就能解決的,這已經涉及到根本問題,悲哀的是,關中、并州、河洛乃至西涼士族經過董卓、李郭時期的動亂,元氣早已大傷,如今陳默這般軟刀子割肉,真正開始覺得疼的時候,他們卻發現除了在朝堂上抗議之外,根本做不了任何事情。 書院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當時只有一個河東書院,陳默以蔡邕的名聲建立起來,當時并不顯眼,但如今仔細想來,恐怕當時陳默已經開始布局,而后來長安書院的建城,書院開始大興,陳默徹底抓穩軍心,看似沒什么關聯,但從當時開始,陳默恐怕已經有了將書院對接太學的心思。 而更可怕的是什么? 曹操在效仿,孫策在效仿,劉表也在效仿,袁紹死前也在效仿,而且已經很多年了,如今三學紀要一出,這諸侯與士族之間的關系恐怕要發生微妙的變化。 “大將軍亦是名門出身,這些道理姑且不論,但以大將軍之才智,當知這三學紀要一事,動搖的是我等根本。”鐘繇看著陳默,沒有跟陳默長篇大論,只是直指問題根源,他知道講道理,陳默雖然不似禰衡那般鋒芒畢露,但絕對能把話題帶偏,若論辯才,陳默可不在禰衡之下,沒見禰衡那么高傲一個人,現在對陳默卻是服服帖帖么。 有一點,陳默是沒辦法回避的,陳默本身是士族出身,能有今日之成就,其中士族身份起了很大作用,包括陳默身邊能夠聚集這么多人才,滿寵、高順、崔耿、石庚、鮑庚、鐘云、余昇,不說后來,當初陳默建立自己的班底,這些人肯跟著陳默,固然有陳默本身的個人魅力在里面,但若他無出身,這些人又豈會輕易跟他? 哪怕后來,陳默聲勢大震,四方人才來投,但之所以投奔,也有陳默出身的緣故在里面,不信你看董卓,當時董卓權勢滔天,勢力可不比后來的陳默小,但又有幾人愿意投他。 后來趙溫、鐘繇相繼出手幫陳默,換董卓試試看這些人是否愿意出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