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城運會-《不可復制的金牌教練》
第(2/3)頁
“怎么了?”
余偉郁悶的不行:“沒什么,活該你單身啊...”
張奔更是郁悶:“老余,有話說清楚,到底怎么回事,這件事情與我有什么關系?”
張奔是真的不知道,余偉更是納悶:“看來我沒有提前告訴你是我的不對,我還以為你們年輕人,有一方主動,會很容易聊到一塊去...你就是一個榆木疙瘩,楚大記者可是一朵鮮花,人家約你,你卻直接選擇了無視。我好不容易為你爭取來的機會...”
“謝謝你了老余...”
張奔的確不小了,只是現在,他的姻緣還沒有到。已經28歲的他,的確已經是大齡青年了...而且未來遇到自己前世的妻子,能不能結合一起都是一個未知數。
余偉為了他也算是費心了,張奔內心很是感激。
只是心有所屬,如何能夠移情別戀?
............
前面五組比賽很快結束,第六組王犇這一組,逐漸走上賽道。
“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第四道,來自齊省歷城的王犇,這個傳奇運動員,我們的飛人。王犇百米歷史最好成績是9秒96,這是國內紀錄,同時也是亞洲紀錄......”
“哦...”
“王犇...”
“飛人!”
田徑場上,隨著主持人充滿感染力的聲音落下,整個賽場,爆發出一陣沖天的歡呼聲。掌聲,尖叫聲,逐漸匯成一股聲音:“王犇!飛人!”
現場氛圍極為沸騰,央視五套的攝像機,鏡頭也對準了王犇。
負責解說的解說員楊建與韓勝橋,聲音也不像剛才那般充滿著“壯烈”,回憶中國短跑歷史的過往。楊建聲音充滿了輕松:“這或許是我看到過,最有比賽氛圍的一場比賽了。”
不說城市運動會,就算是去年全運會,比賽現場,也沒有現在這么多人。
觀眾臺上幾乎座無虛席,一個個激情的歡呼鼓掌,齊呼一個人的名字。韓勝橋更有感觸:“這說明,咱們國內的觀眾,開始接觸體育,開始了解體育。這是一個好現象,這樣一來,對于體育發展是一件極其積極的好現象。”
楊建口吻帶著一種玩笑成分:“韓老師,我總感覺,這一屆城運會,之所以這么多觀眾,是不是沖著王犇來的?感覺這是一個人的比賽,王犇一個人的表演賽。”
“我們每一個運動員都很不容易,能夠來到現場,觀看運動員比賽,本身就是對每一個運動員的認可。”
韓勝橋笑道:“我倒是希望咱們國內每一場比賽,都是觀眾滿席。不止為一個人,而是為每一個人。到時候,咱們中國的體育,從側面來分析,就是真正的崛起了,”
楊建知道自己剛才有些失言,連忙轉移話題:“城運會之后,王犇會參加日本邀請賽,之后會參加冬訓,年后才有幾場比賽。韓老師,以您的經驗來講,王犇現在才剛剛過了18歲生日,就已經跑進10秒,您認為王犇未來還有多大的提升?一年多后的雅典奧運會,能不能拿冠軍?”
“運動員的潛力,別人不好評說。作為中國人,當然是希望王犇越跑越快,能夠拿到世界冠軍,成為世界飛人。”
韓勝橋言語中充滿了期待:“在世界上短跑領域,向來是被歐美國家壟斷,特別是黑人選手。迄今為止,在短跑領域,除了黑人運動員,還沒有一個白人或者亞洲人,在奧運會比賽競技中,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
“當然,王犇的出現,或許會打破這種平衡。一個十八歲的少年,現在能跑進10秒,在歐美國家來說,也很少出現。我對王犇的期待很大,相信國內觀眾對王犇的期待也很大。”
韓勝橋言語中又充滿了唏噓:“現在國內短跑運動員,隨著王犇的崛起,陳海見楊堯祖等人,逐漸失去光環。尹翰召最終還是選擇了退役,陳海見聽說受了傷,這對于國內短跑來說,是一種損失。”
“在日本,隨著尹東浩司退役,末續慎吾,土將寬裕這一代運動員達到巔峰狀態,還在沖擊著老一輩的10秒大關,年輕一代年齡也比我國小將王犇大幾歲。所以,王犇的崛起,不僅是我國短跑領域的崛起,也是年輕一代,代替老一代的關鍵時刻。”
韓勝橋接著說道:“04年奧運會我們可以期待,08年奧運會我相信王犇一定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卷。不要忘記,王犇現在才十八歲,就已經突破了10秒大關,北京奧運會才不到24歲。24歲,對于一個運動員來說,是一個最能展現本身實力的年齡......”
“韓老師說的還是很對的,以王犇這個年齡取得的成績,不遜色于歐美同期的一些頂尖選手。好的,鏡頭現在又對準了王犇,看來攝影師也很鐘愛我們的飛人......”
“王犇再通過鏡頭給大家打招呼...這是...呵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