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子歸-《妖言策》
第(2/3)頁
兒子見祖母沒了,哇哇的大聲哭著,妻子也紅著眼睛,不住的抹著眼淚。執文靜靜的看著,覺得心里卸下了什么,母親這一走,其實才是真正的解脫。
像以前兩次一樣,他扛著白幡,埋葬了自己一個又一個的親人,也埋葬了母親。
去了的人已經安息,活著的人還要繼續,執文收拾一番自己的心緒,抬起頭,還要朝前去看。
或許是因為自己的兩位父親都曾戰死沙場,又或許害怕自己若走了兩位父親的路,有朝一日剩下妻子孩子,也和母親一樣日子熬的艱難,所以執文選擇了拿起筆來,連著多年科考,從了文官。
先是在涼城里任了個小官,可并未過多長時間,便被上級舉薦,升遷去了別的地方,執文將酒館托付給孫嬸子的兒子小貴子,他在外面游歷多年,心境寬廣,酒館在他的手中,必然能經得起邊關的風浪。
或許是緣分使然,這一次執文任職的地方,是母親的家鄉淮湳,第一次嘗到淮湳的酒水時,執文覺得,這酒像是母親的性格一樣,細膩綿柔。
他這次任的是淮湳的地方官,因是上一個官員因為收受賄賂被揭發,還被查出許多年前曾經縱容親信搶占良家婦女謀害人命,被朝廷降罪,砍頭抄了家。
在邊關,執文幼時見過許多走投無路流浪的人,也聽母親說過,她曾被官府迫害家破人亡,所以小時候執文便發誓,他就算做不成沙場上的英雄,最起碼也要盡自己的努力做到一方好官,否則他如何面對幾位長輩的在天之靈。
前半生里,他經歷了太多的人間坎坷,或許是生活磨練,或許是老天垂憐,他的官途順風順水,哪怕遇到了一些挫折,也都平平安安的度過。
三十七歲那年,執文已然升遷去往了京都,滿朝文武的面孔看下來,他都算是年輕的。
執文不驕不傲,向每一位有學識,有經驗的人慢慢請教,敬上而不欺下,做事干練無誤,有資歷年長的,夸他最多的便是前途無量。
能走到今日,執文已然知足,人活短短一世,他已然到了中年,聽母親最多的教誨,不是爭搶多么高的官職,多么大的利益,而是時時刻刻,珍惜眼下的光景,珍惜眼前人。
母親這么教,他便安安穩穩腳踏實地,也是這么做的。
母親的身影,一直活在他的心中。
執文原本以為,若論長相,身在邊關的姨母長的最像母親,若論性格,溫柔堅毅的妻子最像母親,但是宮里大肆舉辦的一次宮宴上,他有幸在受邀之列,坐在席案后面,見那王家的三姑娘,皇帝親封的朝和公主,神態氣韻,才真正像極了他的母親。
那一刻,執文遠遠的看著,端著杯子的手都有些顫抖,一雙眼睛不受控制,中年男人在大堂之上,一個人悄悄的淚眼婆娑。
后來,朝和公主被魏國皇子退了親事,一向不出頭的執文,還上書向皇帝建議不能退親,想要為那個像母親的姑娘,討回一點公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