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三六一、廢物天子與窩囊皇帝-《大宋金手指》


    第(1/3)頁

    第三六一章  廢物天子與窩囊皇帝

    南洋土人與移民的矛盾,只是龐大的大宋帝國諸多矛盾之一,因為移民數量的增加而變得日益尖銳起來,其背后也不乏某教派極端勢力的推動——自大宋將南洋變成自己的內海之后,信仰某教派的勢力便受到了沉重地打擊,不僅他們一向把持的東西方貿易徹底歸屬于大宋,而且他們野蠻的建寺傳教方式受到了大宋的強烈抵制。

    他們一手執彎刀一手執經卷傳教,現在他們的經卷無法被宋人接受,便只有動用彎刀,數年前在細蘭策劃對孟希聲的刺殺只是開始,而這兩年在南洋煽動信奉其教派的土人襲擊宋人也不會是結束。

    對于大宋這么龐大的帝國來說,處理好帝國百姓與被征服地區土人關系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好在此時土人大多尚未有什么民族意識,征服之后給他們一條活路,特別是讓他們可以入籍歸化成為大宋百姓,便足以完撫他們的疑慮與不安。象南洋土人這樣頑冥不化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土人,還是過著他們自己的生活,大宋又不向他們收取捐稅,相反與大宋本土的貿易,反而讓他們生活變得更加富足,當然,前提是他們不象南洋土人那樣懶惰。

    “南洋土人可以以驅殺解決,別的土人卻不成,官家須昨擬出一條長遠之策,讓土人歸化的速度更快。”記下趙與莒的吩咐之后,魏了翁又道。

    “不僅是土人,對移民也是如此,如卿所言,海外領土乃我大宋強盛之基石,不可輕易棄之,若是盤剝過甚,日后必有大患。”趙與莒道:“外朝諸公,須得抽出時間來擬一部法典條文,規定居住于海外領地的大宋百姓,須有與大宋本土百姓一般的權利才可。”

    在趙與莒穿越的那個時候,英國在美洲的殖民統治分崩離析,并不是文化沖突的結果,其根本原因還在于英國本土為了限制殖民地發展而采取的不平等政策。英國當時采取這種政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長期施行分封制的歐洲,分離傾向原本就很強,若是讓殖民地象英國本土一樣發展,那么領土狹小、人口較少的英國,根本無法控制住殖民地。因此,它們采取了短視的飲鴆止渴的措施,壓榨民地以自肥,這在短時間內限制了殖民地的獨立傾向,加強了對殖民地的控制,可當殖民地的民眾真的起來反抗的時候,雙方矛盾便不可調和。

    趙與莒相信大宋不會如此,他也對大宋的海外領地進行了一定的限制,比如說在移民城市的人口數量上。但他并不準備將此當作一個永久性的政策,在大宋本土已經完成了統一和工業化的基礎上,除非所有的海外領地完全團結起來與大宋本土抗衡,否則任何一塊領地在與大宋本土的實力對比上都處在絕對劣勢,即使是東勝洲也是如此。因此,這些海外領地不具備脫離大宋控制的實力。

    同時大一統的思想在華夏大地上已經存在多年,大宋百姓們千百年來便有統一的意愿,這種意愿對于維護華夏的統一實有大助。

    宋慈聽得天子與魏了翁二人言語之間,便定下了海外大事的走向,心中暗暗嘆服。魏了翁對于朝堂數據的博聞強記,天子對于大宋百姓的寬厚庇護,讓他覺得大宋得有今日實非幸致。自然,出于他對法律的敏感,天子令外朝擬定法律條文之事,讓他更是吃驚。

    自古以來,立法之權便在天子,所謂天子出口成憲。天子也會令大臣擬定法律條文,但是那決定權始終是在天子手中,可看天子與魏了翁的意思,似乎此次天子有意將立法之權,至少是關于如何公正對待海外領民的立法之權交與外朝,天子只簽押蓋璽而已。

    “無怪乎官制改革之策得到大半士林響應,原來是如此!”

    宋慈是聰明人,一轉眼便明白,這也是天子對朝堂的讓步,外朝得了部分立法權,自然要將部分行政權轉給內閣,而內閣才是具體操辦實務的部門。

    細細思考天子親政以來的舉措,從攬權收權到如今放權移權,天子似乎早有準備,十五年前便看到了這十五年后的變化。

    “陛下,南洋土人,不宜過苛。”宋慈見天子這時望向自己似乎是在征求自己的意見,便從容地說了十個字。

    “這廝倒是真的不愛說話,到現在為止,每句都言簡意賅!”趙與莒有些好笑,不過宋慈他是準備大用的,因此南洋之事不得不解釋一下。

    “宋卿,我大宋立國之基乃是大宋百姓,故此,凡犯我大宋百姓者便是壞我大宋根基。朕不是那抑己以媚外的隋煬帝,也不是獻女以求和的漢明帝!”

    “若是我大宋百姓,那朕自然會一視同仁,可若是有些土人不愿為我大宋之民,妄圖自我大宋分離出去,乃至用殘害我華夏百姓之行徑以達其險惡之目的……百姓納稅養著刑部的護兵是做什么用的?養著兵部的禁軍、近衛軍是干什么用的?養著朕這皇帝和諸卿這些官吏又是干什么用的?”

    “朝廷若不為百姓安危為己念,那百姓便不以朝廷興亡為己念,朝廷待敵寬而待百姓嚴,那么百姓便不信朝廷而信寇敵,這亙古不變之至理!前些時日,有腐儒彈劾李鄴與王啟年,說正月正值朕生辰,又是朕親政十五年大慶,李鄴與王啟年妄動刀兵,實是不敬——嘿嘿,朕若不是給讀書人留面子,便要一口啐到他臉上去!百姓不樂,朕就算六十大壽又有什么好慶的?百姓不安,朕便是親政十七年又有什么用處?不過是廢物天子與窩囊皇帝罷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