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從此,關公落刀之處就叫“落刀嘴”,周倉和漁女撈刀的這條河,就叫“撈刀河”。 話說漁女撈上刀子了,就要關羽兌現諾言,娶她。 我們知道,武圣關羽,不近女色,盛傳他月下斬貂蟬。 關羽旁顧左右,遲疑磕絆了一會兒,說,“把我這刀拿到船來,主要是部屬周倉出力,不與你相干,就無‘諾’可‘言’,何談‘娶’之不‘娶’?” 漁女心下覺得關羽言而無信,但攝于關羽的威嚴,不敢多爭吵,她只得恨恨地跺了跺腳,撐起小舟回去了,在她轉身的瞬間她恨恨的留下一句話,“我若他日見你,一定要拿菜刀把你的胡子割下來!” 漁女回家,果然就苦練做菜刀,從此,撈刀河一帶的菜刀也就這樣出了名。 …… …… 連接: 說起撈刀河,這里最出名的是“撈刀河”牌的刀剪。這個自明末以來暢銷于世,與北京“王麻子”和杭州“張小泉”刀剪齊名的刀剪品牌,因為它的聞名,讓撈刀河廣為人知。 事實上,開福區撈刀河鎮生產刀剪的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生產“三刀”(剪刀、菜刀、剃刀)的作坊數百戶,約占當地農戶的五分之一。所產剪刀采用“鑲鋼鍛打”工藝,鋒利無比,而且精巧合縫,清初就小有名氣。 到解放后,撈刀河刀剪更是聲名鵲起。1953年,公私合營風潮來襲,撈刀河附近刀剪小作坊合并成立了長沙市撈刀河刀剪廠。1964年,一場由上而下的全國產品質量檢查大評比活動展開,撈刀河刀剪廠的剪刀,榮獲第一名,北京王麻子第二,杭州張小泉第三。由此,撈刀河刀剪全國聞名 。 284 花關索之妻鮑三娘 “花關索”是誰?是關羽的第三個兒子關索。 那他的名字前邊怎么有個“花”字?是不是他尋花問柳,按著民間的習慣,就給他冠以一個“花”字? 像《三俠五義》中的花蝴蝶江充,《小五義》中之白菊花晏飛,還有花和尚魯智深(當然,《水滸》文中倒是沒有提到他也是和江充、晏飛樣的“采花賊”,但是,他是怎樣得到的“花和尚”綽號的呢)。 非也。 花關索的這個“花”字,有兩種說法,一是,說他的師傅姓花;二是,當年有個姓花的豪紳收養了他,因此,他就頭頂上一個“花”字。 他到底為什么叫“花關索”,其實,是有很深緣由的。 …… …… 關羽生有二子:關興、關索,且收有一義子關平;還有一女:關銀屏(這肯定是個現代的名字,要是叫“yi pi g”,應該是“銀瓶”,而不能是“銀屏”)。 地方傳說:劉關張桃園結義時,為了去牽掛,絕“回心”,分頭殺了對方的家小——令人戰栗,誰聽說這么結義的? 張飛滅關羽全家時,關羽之妻胡氏乘亂逃走。胡氏回到娘家后,生了一子。 其子七歲時,觀燈走失(古代嬰孩走失,大多和觀燈有關),為索員外拾得。九歲時,又被斑石洞花岳老先生收為弟子。其間,“先教黃公三略法,后學呂望六韜文,學取十八般武藝雙全”。 十八歲時思念父母,回到索家,問明自己的出身,遂以三家姓為姓名,取名“花關索”。之后,和母親一起去西川認父(當時是202年,關羽應該在荊州,實際上關羽也從來沒到過西川)。途中,收拾兩伙強人,并打敗鮑家莊和盧塘寨的兵馬,娶了鮑三娘和王桃、王悅姐妹為妻。 “鮑三娘”(三國時期,沒有“娘”的說法,這一類名字格式最早出現在宋代。在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史料中類似的名字只有妃、姬這類姓名。)是鮑家莊鮑凱鮑員外(三國,還沒有“員外”一說,明顯是后世加上的。)的小女兒(排行第三),鮑豐、鮑義的妹妹。自小聰明伶俐,深受大家的喜愛。 據說關羽一看到這個兒媳婦就非常喜愛,甚至親自傳授鮑三娘武藝,因此也造就了鮑三娘的文武雙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