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又進宮-《道長去哪了》
第(1/3)頁
雄妙臺在長安東南角,位于芙蓉園的北側,緊鄰曲江池和杏園,可以說,它本身就是曲池園林的一部分。
曲江水波浩渺、江岸曲折,自前朝起,歷代于此辟御園、開新渠、筑高樓、立新門,成為名冠天下的游賞勝地。貴族仕女、車馬侍從、梅壺酒漿、笙簫畫舫,令人流連忘返,正所謂“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宮殿轉霏微。”
天子常于此大宴群臣,新科進士于此夸耀文華,這里是長安最為繁華之處,是大唐風流的見證。
說老實話,顧佐雖然從沒來過曲江,但道聽途說,他心目中的東溪大休閑圈,就是比照著傳聞中曲江池的模子而來。
當然,南吳州偏僻之地,比不得曲江池的文萃,如果說曲江池陽春白雪,高端大氣上檔次,東溪則是下里巴人,走的是下九流的路子。
雖說下九流,卻填補了大唐繁華圖卷的空白,市場表現大大要得!
曲江池占地很廣,顧佐由朱雀大街而東,一路過開明、大業二坊,從晉昌坊開始,就進了曲江園林的范圍,再穿通善坊和青龍坊,便來到杏園。
此際正當春時,一路沿江而行,目光所及之處,碧波蕩漾、草綠花紅、樓臺疊翠、煙柳畫橋,以前便是天子游幸芙蓉園之路,后來修了夾城,可從皇城直抵芙蓉園,才免了與民爭道。
酒樓、茶攤、字畫小店玲瑯滿目,販夫走卒挑著貨擔,或蹲在路邊,或沿街叫賣,熱鬧異常。如此圖卷滿是濃濃的生活氣息,正是顧佐的最愛,如果一座城里沒有這些,在顧佐看來,就沒有了生機和氣息,沒有了靈魂,不是文明的追求,而是文明的倒退。
一邊走著,他一邊記著,琢磨著將來的東溪還應該興辦些什么店鋪。
不多時,就來到杏園,皇家游芙蓉園,百姓游杏園,杏園是開放的,因此游人如織。
行步觀花間來到杏園之南,前方已是人頭攢動,擠不進去了,顧佐向路人打聽雄妙臺的所在,得知就在前方,身邊的人群都是要登雄妙臺觀賞歌舞的。
如此擁擠,大大出乎顧佐預料,再向左右打聽時,身邊卻擠過來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向顧佐低聲道:“這位老兄,一貫錢,帶你進去。”
第(1/3)頁